健康咨詢描述: 我有個一個朋友(女),我們都是大一的學生,她和我說自從這個學期以來在走在路上的時候,特別是遇到乞丐或農(nóng)民工的時候,總有一種感覺別人是壞人或有病而且要害自己的感覺。我應該怎么幫她呢?
您好!根據(jù)你以上提出的幾個問題我初步考慮是強迫癥(Obsessive-compulsiveneurosis)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神經(jīng)癥。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征,患者明知強迫癥狀的持續(xù)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的反復出現(xiàn),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性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雖精神痛苦顯著緩解,但其社會功能已嚴重受損。??國外報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為0.05~1,占精神科病人總數(shù)的0.1~2。國內流行學調查的本癥時點患病率為0.3‰。通常于青壯年期起病,性別分布上無顯著性差別。??[病因與發(fā)病機理]??病因未明,遺傳因素、強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會因素均在強迫癥發(fā)病中起作用。??一、遺傳因素:患者近親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癥的患病率為5~7。雙生子調查結果也支持強迫癥與遺傳有關。??二、性格特征:1/3強迫癥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強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強迫性人格特點。其特征為拘謹、猶豫、節(jié)儉、謹慎細心、過份注意細節(jié)、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過于刻板和缺乏靈活性等。??三、精神因素:上海調查資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長期思想緊張、焦慮不安的社會心理因素或帶來沉重精神打擊的意外事故均是強迫癥的誘發(fā)因素。??在強迫癥的發(fā)生中,社會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致病因素之一。當軀體健康不佳或長期心身疲勞時,均可促進具有強迫性格者出現(xiàn)強迫癥。關于發(fā)病機理也有不同解釋;巴甫洛夫學派認為在強烈情感體驗影響下,大腦皮質興奮或抑制過程過度緊張或相互沖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興奮灶,是強迫觀念的病理生理基礎。心理動力學派認為強迫癥狀來源于被壓抑的攻擊性沖動或“性欲望”。有人用學習理論解釋強迫觀念是激發(fā)焦慮的刺激和該觀念間建立條件聯(lián)系的結果。關于扣帶回活動過度可能與強迫癥的發(fā)生有關的說法,尚缺少扣帶回的結構或功能改變的直接證據(jù).我建議你朋友采用中藥治療。必須通過辨證施治,用沒有毒副作用的中藥調理,再加上心理調理,情趣調理三位一體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好的治療效果.我們需要知道您朋友的詳細病情,你也可以直接與我聯(lián)系,希望我們對您朋友能有所幫助。
溫馨提示:
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情緒激動和緊張。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