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詳情:寶寶在湖南老家縣人民醫(yī)院出生后(比預產期提早了6天左右),第五天臍帶仍沒掉,有少量水份,醫(yī)生說臍帶有點發(fā)炎,并出現黃疸現象,黃疸有可能是此因引起,于是住院,醫(yī)生剪掉臍帶,并打消炎針。
★醫(yī)院測膽紅素值是290多,便要寶寶照了三次藍光:第一次照了24小時后,測的是204,第二次照了12小時,測是152,老二次照完12小時后,測是138。
★照光期間,抽了血驗肝功能,后告之結果是什么二對半,呈陽性。我不太懂,緊張地問寶寶是不是有乙肝。醫(yī)生說沒問題,是你寶寶打了乙肝疫苗,抗體高。
★醫(yī)生說黃疸通常上了300以上會對小孩大腦造成損害。并建議我去大醫(yī)院測下黃疸有沒有對寶寶腦部造成損害。我被醫(yī)生的話嚇壞了。
★寶寶出生至照光出院,一直是想吃就要哭的樣子,給他吃了后又睡。夢里會發(fā)笑(這個倒好像是遺傳了我,我有這個情況)。醒著時,眼睛有時斜視,好像常打哈欠,懶洋洋的樣子。這是正常表現還是有異樣)
我現在心里怕極了。醫(yī)生態(tài)度也特差,問多幾句他就不理你。我氣暈了。這幾天上網找相關資料,才大致知道黃疸的知識。
★按理說寶寶是出生后3、4天才黃的,屬生理性的?可膽紅素值怎么會那么高;如果是病理性吧,怎么會四,五天后才黃呢。聽說o型血的產婦產下的小孩易致黃疸。于是我想是不是溶血性的?(妻子是0型血,我是a型。寶寶血型暫時未知:寶寶打在頭上打消炎針,照藍光,又在手指抽血驗肝功能,著實可憐,不忍再抽血驗血型。)。
★產前妻子一直在廣州中大附三醫(yī)院做著檢查沒異常情況。而且出生后這么嚴重的病醫(yī)生不可能不知道,且不告訴我吧,難不成還要我找出病因,還是我自已瞎猜的?)
請問專家:寶寶的情況嚴重嗎,會不會有事?不會是核黃疸什么的吧。我要不要去大醫(yī)院去檢查,寶寶這么小,坐八九個小時的長途車受的了嗎(寶寶在老家,我在深圳工作,如果去大醫(yī)院準備去廣州)。人都有點崩潰了,好擔心寶寶有事。
不知我陳述的是否詳細,盼早答復為謝!??!
膽紅素小于或等于170umol/L時稱為輕度黃疸,如>340umol/L時稱重度黃疸,,于輕度與重度之間稱為中度黃疸,膽紅素值是290多,屬于中度黃疸.小孩與核黃疸的癥狀不像,黃疸很有可能是由臍部(帶)感染,發(fā)生溶血引起或用藥影響,建議繼續(xù)在當地醫(yī)院內科治療觀察.感染控制后,黃疸可消退.參考資料:《就醫(yī)檢驗手冊》在新生兒時期任何原因導致血清間接膽紅素增高達20毫克%以上時,間接膽紅素可進入腦組織而使腦組織受損發(fā)生核黃疸(又稱膽紅素腦病,通常生后4~10天發(fā)生,日齡越小越易發(fā)生,生后12天以后很少發(fā)生.)。所以有嚴重黃疸的新生兒應警惕核黃疸的發(fā)生,特別是未成熟兒(凡孕期不到37周,出生體重低于2500克,身長不足45厘米的嬰兒,稱“早產嬰兒”或“未成熟兒”個別早產兒血清膽紅素不到204umol/L也可發(fā)生膽紅素腦病),月齡越小發(fā)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度黃疸發(fā)生后12~48小時之內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厭食、吮奶無力、肌張力減低、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抑制癥狀,嘔吐、不吃奶等癥狀,此時如及時治療,可以完全恢復。如果黃疸持續(xù)加重,可出現發(fā)熱、煩躁、進一步則出現凝視、易驚、四肢發(fā)麻、哭聲尖直、高聲尖叫、最后可出現抽搐不止、兩眼上翻、頭向后仰,甚至角弓反張,出現呼吸衰竭.做好產前檢查,盡量預防早產和難產,臨產前不濫用維生素K及磺胺類等藥物。對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不宜常規(guī)使用維生素K、磺胺類、苯甲酸鈉、咖啡因及水楊酸等藥物。預防感染不宜用氯霉素、新生霉素及磺胺異惡唑。為了防止核黃疸的發(fā)生,對生后4~10天內新生兒必須密切觀察黃疸的進展,隨時檢測血膽紅素濃度。可每天將初生的嬰兒放在窗前自然光線下密切觀察黃疸,用手按壓額頭、胸部及手腳心,按壓1~2秒鐘,然后將手放開,即可觀察到皮膚的黃染情況。一旦發(fā)現白眼珠發(fā)黃、尿布染黃及眼淚發(fā)黃,就已是超過生理范圍,應立即就醫(yī),及早進行治療。新生兒黃疸診斷(一)區(qū)別生理性或病理性出現以下情況者應疑為病理性黃疸:1.黃疸出現于生后24小時以內;2.血總膽紅素增加每天>85.5umol/L;3.血總膽紅素>205umol/L(足月兒)或>239.4umol/L(未成熟兒);4.黃疸持續(xù)1周以上(足月兒)或2周以上(未成熟兒).(二)黃疸出現的時間1.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者多為新生兒溶血癥,嬰兒常有血紅蛋白下降(有貧血的癥狀)2.出生后第2~3天出現黃疸者多為生理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黃疸極少見.3.出生后第3~7天出現黃疸者多見于敗血癥或其他感染.4.出生1周后出現黃疸者,提示敗血癥、肝炎、膽道閉鎖、總膽管擴張、半乳糖血癥,先天性球形或非球形細胞性溶血,母乳性黃疸.5.出生1月內持續(xù)黃疸者提示膽汁濃縮綜合癥、肝炎、膽道閉鎖、總膽管擴張、半乳糖血癥.(三)區(qū)別間接膽紅素增高或直接膽紅素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者,應考慮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和膽汁濃縮綜合癥等,臨床黃疸重者可見嬰兒皮膚為暗黃綠色.若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者,應考慮新生兒溶血、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和先天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黃疸等,臨床黃疸重者可見嬰兒皮膚為鮮黃色或橙黃色.(四)家族史先天性代謝異常病和家族性非溶血性黃疸等常有家族史.紅細胞酶缺陷(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陷即G6PD缺乏癥),家族(或近親)中常有同樣患者.敗血癥和泌尿道感染性黃疸新生兒敗血癥可伴間接,直接或混合性膽紅素增高,黃疸同時常有明顯全身感染中毒癥狀,如發(fā)熱、拒食,反應差,面色青灰、,但有的敗血癥嬰兒中度黃疸而精神反應和食欲良好.僅有膿尿癥者也可出現明顯黃疸.經臍部(帶)感染者以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經母陰道或宮頸上行感染致羊膜炎而感染胎兒者,以大腸桿菌,李司忒氏菌和B鏈球菌多見,且病情重,常于生后24~72小時內突然起病,可出現黃疸.參考資料:《兒科癥狀鑒別診斷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新生兒期出現黃疸的常見病]1.新生兒溶血病是由于ABO、Rh或其他血型不配合所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黃疸.黃疸出現早,且甚嚴重.2.生理性黃疸出生2~3日后出現黃疸而其他情況良好,大都在1周內消失.3.肝細胞性黃疸(1)窒息:缺氧可影響肝酶的活性,使代謝發(fā)生障礙,患兒可在生后2~3天出現較重黃疸.(2)感染:新生兒敗血癥及其他細菌感染,不但可引起中毒性肝炎,還可發(fā)生溶血.因此血清中有結合和未結合兩種膽紅素.感染控制后,黃疸可消退.4.藥物在新生兒時期,維生素K3,磺胺藥及新生霉素等可引起黃疸.5.母乳黃疸新生兒黃疸超過2周者稱為遷延性黃疸并要考慮是否有母乳黃疸等其它的原因.母乳黃疸過去報告僅占母乳喂養(yǎng)兒的1%或更少,但近年來逐漸被重視而大為增高.確切原因尚未肯定,而今認為是B—葡萄糖醛酸苷酶(B—GD)含量豐富(它主要來自母乳,部分來自胎兒新生兒自身和腸道菌群建立后產生),活性又高,當新生兒開奶延遲、攝入量不足,腸蠕動減少時,B—GD可分解,結合膽紅素還原成未結合膽紅素而在腸—肝循環(huán)回吸收增加,顯現黃疸,它可緊接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后持續(xù)下去,也可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后又加重,2—4周達高峰,持續(xù)數周到數月,一般無其它癥狀,積極加喂母乳,腸蠕動增加,腸壁再吸收減少,黃疸可望自然消退.必要時也可暫?;驕p少母乳2~4天并加光療,黃疸退后可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不必因黃疸而放棄母乳喂養(yǎng).6.先天性膽管閉鎖一般發(fā)生在生后2~3周黃疸逐漸加重.[新生兒黃疸的鑒別診斷]生后24小時內出現的黃疸,首先應考慮母嬰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兒溶血病.如生后3~4天出現較輕、進展不快而肝脾無明顯腫大者,則首先考慮生理性黃疸(對生理性黃疸應有警惕,以防對病理性黃疸的誤診或漏診).由于黃疸在新生兒期較多,而病理性黃疸時常夾雜于“生理性黃疸”中,故對此癥狀應予重視.鑒別診斷時先要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檢,擬為病理性黃疸者,當今均按膽紅素代謝過程分為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和高結合膽紅素血癥兩大類,再深入檢查那一個代謝步驟發(fā)生問題,以利澄清診斷.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和影象學檢查甚至活組織檢查都在考慮范圍之內.如近年發(fā)展較快的B型超聲,檢查安全迅速,方法簡便易行,重慶醫(yī)大兒科醫(yī)院報告106例新生兒黃疸中93.3%作出鑒別診斷.尤對膽道閉鎖、膽囊擴大、結石、腫瘤、膽管擴張能早期診斷.核同位素掃描和CT對肝臟大小、膽道血管畸形,膽囊擴張等都有一定診斷價值.[預防高危兒發(fā)生黃疸]對低體重兒、窒息兒、母嬰血型不合者以及其它容易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的高危新生兒,應及早在產后監(jiān)測其血清膽紅素,必要時即予光療.這是產院新生兒科醫(yī)、護人員必須把好的第一關,對住院期短出院早的新生兒也應向家屬交代出現重癥或進展快的黃疸需及早就診.國外為避免母嬰分開、有的對高危兒開展預防性家庭光療5~7天.[治療]除少數先天性膽管閉鎖病例需要外科手術之外,絕大多數可用內科治療.1.中藥中醫(yī)稱新生兒黃疸為“胎黃”,治療以茵陳為主,常用茵陳三黃湯(茵陳9克、黃芩4.5克、黃柏4.5克、黃連1.5克、大黃1.5克、山梔3克)濃煎口服,每日一劑,少量多次喂服或用茵梔黃連注射液加10%葡萄糖稀釋一倍后靜脈滴注,能使黃疸逐漸消退.2.光療3.阻止腸內膽紅素的再吸收提前喂奶,及時建立腸道菌群,分解腸內膽紅素為尿膽原,盡快排出胎糞,可以減少腸內膽紅素,防止其再吸收,從而減輕黃疸的程度.有人給活性炭0.75g,每4小時1次以減少腸壁再吸收結合膽紅素(腸肝循環(huán)),與光療聯合應用效果較好.生理性黃疸[臨床表現]生理性黃疸大都在生后第3日出現,最早為第2日,遲者可第5日.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者,首先應考慮Rh溶血病.5天后出現的黃疸要多考慮病理性.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局限于面頸部,或波及軀干,鞏膜亦可黃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后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xù)4周,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超過2周者稱遷延性黃疸并要考慮是否有母乳黃疸等其它原因.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但遇黃疸較深時,應予光療并作進一步檢查,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參考資料:《實用兒科學》第6版
溫馨提示:
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