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a
我的疥瘡得有2個月了。再這期間我經過抹藥已經好的差不多了。結果我以為好了。然后就沒在用藥。而且吃了辣椒喝了酒。結果有一天我覺的我的陰囊有點癢我就用手撓了撓。不一會兒就起了三個大疙瘩。于是我就用藥摸。但是不管用。兩天后我的龜頭上也起了幾個疙瘩。而且越來越大。現(xiàn)在得有小指甲蓋那么大了,我該怎么半?
還有得了疥瘡到底不能吃什么? 所有刺激性的食物?那什么才叫刺激性的食物?
得了疥瘡是不是不能做愛?
我這是不是已經成性病了?
求助。。。我現(xiàn)在很難受。。。。
第一次問題補充:
陰囊濕疹主要是下焦?jié)駸釋е碌?,建議你口服濕毒清膠囊,配合皮膚病血毒丸調理,外用青柏潔身洗液外洗,復方樟腦乳膏外涂,飲食上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就可以了
本病系疥螨所引起的一種接觸傳染性疾病。解放前病人不少,約占皮膚科門診患者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解放后幾乎見不到??墒菑?973年始本病又在我國逐漸流行起來,至今也可算為常見多發(fā)病。中西醫(yī)對疥瘡的觀點和疾病名稱皆有共識之處。在我國,早在東漢(公元25~220年),王充《論衡,商蟲篇》已明確指出本病與疥蟲的關系。但用疥瘡作為病名是見于南齊(公元479~502年),孟慶宣《劉涓子鬼遺方》的醫(yī)典中,爾后,沿用至今。然后,到隋(公元581~618年),巢元方《諸病源侯論》可以說是世界上首次對本病及其病原作了詳盡的描述。如該醫(yī)書《瘡病諸侯疥侯》中云“疥者,有數(shù)種,有大疥、有馬疥、有水疥、有干疥、有濕疥。多生手足,乃至遍體。……并皆有蟲,人往往以針挑得,狀如水內小蟲”。可是,西方國家直到公元17世紀以后才由意大利藥劑師,塞斯托尼(Cestoni,D.公元1637~1781年)提出疥蟲乃疥瘡的病原體。另外,在治療上,中醫(yī)也對世界醫(yī)學做出了卓越貢獻,遠在一千多年前,即晉代(公元265~420年),葛洪《肘后備急方》中已載敘用硫黃全身涂搽殺蟲,并知曉采用苦參煎服籍以止癢。[病因及流行病學]該病病因是疥螨,又叫疥蟲。它是恙蟲中很重要的一類,屬節(jié)肢動物門,蜘蛛綱螨目的疥螨亞目。疥蟲有人型和動物型之別,后者也能感染人,但由于人的皮膚不宜長久寄生,故此病情較輕,而且臨床亦少見。疥蟲生活史分蟲卵、幼蟲、稚蟲及成蟲四個時期。從蟲卵到成蟲每代約需8~12天,平均15天。卵呈橢圓形,淺黃色,大小160×100微米,通常位于雌蟲所掘的隧道內。卵在干燥環(huán)境能生存1~2個日,而在潮濕地方生存較久。故潮濕的衣服、被褥、毛巾等偶爾也成為其寄生場所。一條雌蟲一生可產卵40~50個,卵期為2~3天。幼蟲絕大多數(shù)是由卵孵化而來的,個別亦能在母體發(fā)育而成。其生活在隧道里,體態(tài)已和成蟲近似。幼蟲經3~4天后脫皮發(fā)育成四對足的一期稚蟲,至此疥蟲方能區(qū)分雌雄。小型一期稚蟲2~3天后再脫皮變?yōu)樾巯x;大型一期稚蟲經2天脫皮變成二期稚蟲,它與雄性成蟲于夜間在皮膚表面交配(并非雌雄成蟲交配),然后選擇合適部位鉆入宿主表皮內,并開始掘鑿隧道,不久再次脫皮最后才變成雌性成蟲。雄蟲交尾后很快就死去或筑一個短隧道作短暫的寄生。由此得知,雄的疥蟲僅有一稚蟲期,而雌者則有二個稚蟲期。此后,雌孕蟲在掘隧道過程中邊前進邊排卵,每天進行速度為0.5~5毫米,直至產卵完畢才死于隧道的盲端,其平均生存6~8周。人體罹患疥瘡是由于疥蟲侵入皮膚所引起。其傳染方式,最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如與患者同床共睡或和病人握手;其次少數(shù)也可通過患者用過的衣服、被褥、毛巾、凳椅等間接接觸傳染。疥蟲喜好夜間活動,常受溫度影響,當溫度在攝氏20度以下靜止不動,故在晚上睡覺之際為最易傳染的時間。疥蟲離開宿主后,在適宜溫度(25℃)和濕度(相對濕度90%)尚能生存三天,所以病人用過的物品在此期間內仍可以傳染。本病是當前世界一種較為廣泛流行性皮膚病。據(jù)資料統(tǒng)計表明,疥瘡流行總的規(guī)律是30年為一周期。為何有這樣的周期?其道理尚未闡明。[臨床表現(xiàn)]本病常發(fā)于16-30歲的男女青壯年與季節(jié)無關,在潮濕溫暖的南方尤為多見。容易在集體單位和家庭中引起流行。初次被疥蟲感染,須經4-6星期之久方能出現(xiàn)自覺癥狀,主要是瘙癢劇烈。特別在夜寐,身體溫暖之際最為嚴重,通宵達旦,影響睡眠,痛苦非常。疥蟲時常侵犯皮膚較為薄弱與柔軟部位。因此皮損好于手指指縫、前臂屈側、肘窩、腋下、乳房、下腹部、臀部、股部、陰部等處。但頭面部、掌跖除嬰兒以外,大多數(shù)不被累及。本病的皮疹表現(xiàn)為丘疹、水皰、結節(jié)、疥蟲隧道等。丘疹呈淡紅色,幾乎每個患者都可見到,數(shù)目不定可疏散分布或密集成群。水皰如粟粒至綠豆大。結節(jié)損害往往在陰股部,特別是陰囊,陰莖等處尤為常見。疥蟲隧道是該病顯著的特征,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隧道慣發(fā)于指間、腕部屈側或男性外生殖部位。狀為細小微微彎曲略呈“S”形,長約3-12毫米的灰色或淺黑色線紋。開端復有薄痂,末處為小皰。皰內可找到淺黃色蟲點,此隧道乃疥蟲鉆入皮膚角層深部向前嚙吃而成的。其內有卵、幼蟲、稚蟲、成蟲以及分泌物和蟲糞。隧道雖為特征性的皮損,但據(jù)報道成人患者也只7-13%可查到。這可能由于部位較淺,易受搔抓,局部清洗而被破壞緣故。除上述皮疹以外,病人因搔癢而常發(fā)生繼發(fā)疹,如抓痕、血痂、膿皰,重者還可發(fā)生濕疹樣改變或繼發(fā)其他化膿性皮膚病,甚至腎炎,臨床并發(fā)腎炎者,以兒童患者繼發(fā)感染者居多,故對這些患者注意尿常規(guī)變化。人們認為,隧道是疥蟲寄生于皮膚的直接損害,其余各種皮損都是繼發(fā)疹。但也有人提出,隧道、丘疹、水皰、膿皰、結節(jié)等均為原發(fā)損害,其主要憑據(jù)是上述五種皮疹都可在角層內找到病原體疥蟲。本病據(jù)臨床觀察,某些疥瘡類型甚特殊,若不加以注意,往往造成誤診,茲分述如下:一、嬰幼兒型疥瘡:本型疥瘡與成人型表現(xiàn)有差異,臨床誤診屢見不鮮。這一型疥瘡,其傳染源容易找到,多數(shù)是從父母或保姆患疥瘡后傳染而來的。皮疹往往泛發(fā)全身,分布對稱,頭面部、掌跖常被波及,損害多為水皰或丘皰疹,常發(fā)生濕疹樣變或繼發(fā)細菌感染。疥蟲隧道于手掌或足底為多見。臨床應引以重視,凡是嬰兒全身性發(fā)疹,狀如濕疹,且夜間躁動、哭鬧不安者,首先要考慮疥瘡,此時,應著重參考家庭史。二、難辨認型的疥瘡:此型緣于原先未能及時確診而局部應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雖然癥狀和體征有些改善,但本病的感染和傳播仍然在進行中。因此造成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容易與其他皮膚病混淆。除此之外,如果先有皮膚病而后再感染上疥蟲,這種重疊情況往往也在臨床上增加了診斷的難度。三、個人衛(wèi)生習慣良好型疥瘡:該型多見平素個人衛(wèi)生較講究,如勤洗澡、勤換衣服。這種人若罹患本病,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常較輕微,皮損既不多又不典型,疥蟲隧道陽性率最低,故給診斷帶來困難。四、結節(jié)型疥瘡:本型疥瘡國內屢見有報告,皮疹表現(xiàn)皆為結節(jié),呈紅褐色,大小宛如黃豆或更大。好發(fā)于衣服遮蓋處,如外陰、腹股溝、下腹部及腋部。自覺奇癢難忍,損害內也可發(fā)現(xiàn)疥蟲,屢治無效。結節(jié)不易消退,甚至長達一年以上也并不稀奇。臨床上常常被誤認為其他皮膚病。五、揶威疥瘡(MwegianScabies):這是一種感染最嚴重的疥瘡,具有高度接觸傳染性,可在局部地區(qū)造成流行。此型多見于體質虛弱患者,皮損表現(xiàn)為泛發(fā)性紅斑、鱗屑及結痂。并發(fā)感染化膿,臭味難聞,多有甲營養(yǎng)不良病變。鱗屑及結痂內含有大量疥蟲,一個患者可高達百萬個,而尋常型一般在50個以下。六、動物傳染型疥瘡:動物所患疥瘡也可能傳染給人類,其中多數(shù)來源于犬。據(jù)統(tǒng)計農村病人大概有5%是由犬疥瘡傳染而得病的。其特點是潛伏期短,皮損處難于找到隧道,病程自限,患者如不再接觸有病的動物則可不治自愈。[實驗室檢查]損害處若能查出疥蟲,無疑將對本病的確診具有決定意義,其檢查方法介紹如下;一、針挑法:本法適用于皮損為隧道或水皰。首先要仔細觀察隧道,然后于盲端處找出淡黃色蟲點。用消毒針頭從側旁刺入,在其底部把蟲體挑出,置于載物玻片上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檢查。若水皰者,多在皰邊緣處可找到蟲點,按上面方法把它挑出進行檢查。二、皮膚刮片法:挑選早期丘疹,滴少許石蠟油或普通鏡油于皮損上,后用外科刀在皮損表面稍為使勁刮數(shù)下,直至油內出現(xiàn)小血點為度,最后移放到油載玻片上實施鏡檢。三、鏡檢法:在待查皮損上加一滴礦物油或普通鏡油,以45度角入射強光源(高壓汞燈),隨后可在低倍鏡下直接觀察檢查。四、濾過性紫外線燈檢查:先于隧道皮損處涂0.1%四環(huán)素液,干后用蒸餾水棉球拭凈,然后再放在燈下照射,如隧道內呈亮綠色熒光則陽性。[診斷]主要依靠流行病學,接觸傳染史,好發(fā)部位,皮疹表現(xiàn)和自覺夜間奇癢等即可診斷為疥瘡。但疥蟲檢查陽性為本病確診最有力的證據(jù)。[鑒別診斷]本病須要與以下疾病鑒別:一、皮膚瘙癢?。罕静∑p無原發(fā)疹,且發(fā)無定處,指間更罕見,發(fā)病常與情緒、季節(jié)、氣侯變化,內臟疾患以及更年期障礙有關。二、丘疹性蕁麻疹:此病多見于兒童,無特殊好發(fā)部位,皮疹呈梭形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為其特征?;純撼J沁^敏體質,有時可伴胃腸功能紊亂。三、虱病:該病是虱子所引起的皮膚病,損害常見為繼發(fā)疹,好發(fā)于兩脅、腰帶部、陰部或衣縫皺折相接觸的皮膚處,且容易查到虱子及其蟲卵。[治療]一、外用療法:本病僅使用局部療法,即可奏效。最可靠是挑選有效殺蟲藥進行治療,國內目前常用的有:(一)硫黃:本品對疥蟲有良好殺滅作用,在我國用它治療疥瘡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其效果切實可靠,且通常無毒副作用,是我國當今治疥瘡的首選外用藥。該藥唯一缺點是有一種難聞的硫臭,有些病人為此不樂于應用。臨床多配制成5-20%硫黃軟膏或霜劑外用。另據(jù)報告用20%硫黃軟膏與5%水楊酸軟膏各半混合外搽,可望提高療效。(二)r-666:本藥是一種有效殺疥蟲劑,又稱林丹(Lindan)。多用1%r-666霜劑,全身外搽保留8-12小時后將藥洗去,一周內不作第二次搽藥,其效果僅次于硫黃,臨床應用時,應注意該藥吸收中毒。禁止用于嬰幼兒、兒童、孕婦以及有癲癇病史的患者。(三)優(yōu)力膚(Eurax);該藥品是一種局部殺蟲劑,而且又是一種非特異性止癢劑。其殺蟲機理為作用于蟲體的神經系統(tǒng),最終讓其麻痹乃至死亡。國外報道,本藥殺蟲作用僅次于5%硫黃及1%r-666軟膏,而優(yōu)于25%苯甲酸芐酯霜。但其最大優(yōu)點是既殺疥蟲,又可制止瘙癢。此外,10-25%苯甲酸芐酯乳劑,5%滅滴靈軟膏、30%膚安軟膏以及0.1%氯菊酯乳劑等也可酌情選擇應用。若遇結節(jié)型疥瘡、使用上述藥物外用獲效甚微。目前國內對此型治療多采取皮質激素局部結節(jié)注射治療、效果頗好。疥瘡局部治療常規(guī)(以10%硫黃軟膏或霜為例):1.為充分發(fā)揮外用藥作用,涂藥前應洗熱水浴,用藥期間禁洗澡,不換衣服.2.每日早晚各搽一次外用藥,成人自頸以下遍身涂搽,好發(fā)部位應多涂幾次,三日為一療程。3.療程結束后再洗一次熱水浴,然后更換干凈衣服,床單及被單。換下物品須用水煮或藥水(如新潔爾滅)浸泡消毒。亦可洗凈曬干放入塑料袋中停置半個月以后再用。4.本病治療后應觀察2周,看是否復發(fā),如有復發(fā)還需重復一療程。5.家庭或集體單位中若有相同的其他患者,應同時治療方可切斷傳染源。二、內用療法(一)有繼發(fā)細菌感染者,須酌加用有效抗生素。(二)抗組胺類藥或鎮(zhèn)靜劑;對瘙癢劇烈的患者,使用這類藥品,可達到止癢目的。(三)有報告,應用滅滴靈,按每日每公斤20mg計算,分2-3次內服,治療100例,其中45例于4-11天治愈。三、中醫(yī)中藥:對重癥型疥瘡,可配合中藥治療、以期提高療效??蛇x用桃紅四物湯(當歸、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或石膏浮萍湯(生地、丹皮、赤芍、生石膏、甘草、浮萍、黃芩、桅子、連翹、白蘚皮、蜱衣、蒼耳子)水煎服,每日一付。四、理療:據(jù)文獻報告,本病采用紫外線照射而獲滿意療效。[預療]:在集體單位或家庭中一旦發(fā)現(xiàn)疥瘡,需要盡早隔離并給予積極治療,以防本病傳播蔓延。平時應做好衛(wèi)生宣傳工作,養(yǎng)成個人良好衛(wèi)生習慣,出差歸來最好能進行一次檢疫。凡疥瘡患者使用過的物品應煮沸消毒或用藥水浸泡或洗凈曬干停放15天后再應用,以求徹底消滅疥蟲。
溫馨提示:
不要吃過于辛辣的刺激物,如辣椒,川味火鍋;以免加重瘙癢癥狀。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