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請問醫(yī)生視網膜脫落是怎么回事,會有哪些后果?最近我眼睛老痛的流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近視600度。謝謝。
視網膜脫離是一種較嚴重的,較常見的致盲性眼病。它主要發(fā)生在高度近視眼,老年人以及曾受過外傷的眼球。視網膜組織的構造復雜,細致和脆弱,有其旺盛的新陳代謝。視網膜本身就其神經感受就部分為九層。如果我們把眼球比作一個照像機的話,那視網膜就相當于照相機里的感光膠片。視網膜脫離就是指膠片的基片和感光材料之間發(fā)生了分離,使眼球感光系統(tǒng)發(fā)生了障礙,因而產生了一系列的臨床癥狀。視網膜脫離類型視網膜脫離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繼發(fā)性視網膜脫離是指由眼部其他疾病所引起如滲出性視網膜脈絡膜炎,外傷,出血,脈絡膜腫瘤等。這種繼發(fā)性網膜脫離的病因較為明確,一旦去除病灶,視網膜即可恢復原位。原發(fā)性視網膜脫離是指發(fā)生的原因不明。一般認為關鍵問題在于視網膜裂洞的形成,使融化的玻璃體通過裂洞而浸入視網膜下空隙。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高度近視眼球。此外,也可發(fā)生在視網膜老年性變引起的退行性萎縮區(qū)及囊樣變性使裂洞形成,造成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脫離的主要癥狀:1.網脫發(fā)生前常出現火花與閃光幻覺。2.有時感到眼前有一層烏云般的黑影從一個方面朝著視野的中央部推進。3.視物模糊、視物變形。4.視力突然下降。5.眼壓降低,眼球變軟。如發(fā)生以上幾種情況要及時到醫(yī)院檢查,診斷,治療,不應延誤碼率時間,以便錯過治療機會。病因:1.當視網膜發(fā)生裂痕、破損時,眼內的液體會經裂痕處逐漸進入視網膜下,造成視網膜脫離。2.眼球內似膠凍狀的玻璃體發(fā)生液化等病變時,粘附在視網膜上的玻璃體牽拉視網膜形成裂孔,最終引起視網膜脫離。3.眼球內炎癥、組織水腫,滲出液聚集于視網膜與眼內壁之間,導致視網膜脫離。4.各種原因的玻璃體出血形成機化條索,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脫離。后果1.視網膜長時間脫離,導致視網膜等形成“瘢痕”,感光細胞萎縮,視力下降不可恢復。2.視網膜脫離也可能引起青光眼或眼球萎縮,后者更多見。3.視網膜脫離手術后視力的恢復取決于黃斑是否脫離、脫離時間長短及有無并發(fā)癥高危人群1.近視眼,特別是高度近視患者。2.一眼發(fā)生過視網膜脫離,另一眼也容易發(fā)生視網膜脫離。3.合并眼部其它疾?。貉鄄客鈧?、反復的玻璃體出血等。4.內眼手術(如白內障摘除)史、YAG激光后囊膜切開術史的患者。預防與治療視網膜脫離的預防視網膜脫離的恢復比較困難,手術難度也很大。不過在未性脫離之前,要做好預防工作。1.用眼不易過度疲勞。2.不提重物。3.不做劇烈活動。4.預防近視眼的發(fā)生。5.如患近視眼的病人應定期到醫(yī)院檢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視眼患者。6.防止眼外傷。視膜網脫離的治療7.網脫輕者,臥床何處幾日,注意臥位,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飲食,不嚼硬東西,保持大便通暢,網脫有的可復位。8.定期的眼部健康檢查(最好每半年一次),對于高度近視患者更有意義。9.發(fā)現范圍較小的視網膜脫離或有潛在脫離危險的變性區(qū),可行激光或冷凍治療。10.范圍較大、病程較長、陳舊的、或有并發(fā)癥的視網膜脫離,需行手術治療。手術目的:封閉裂孔或解除牽拉,使脫離的視網膜神經上皮和色素上皮層重新貼和,從而恢復視網膜的營養(yǎng)供給,使其恢復功能術后效果:成功的手術可使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解剖復位,但術后視功能能否改善,則與“脫離”時間的長短密切相關。時間越短,治療效果越好,脫離的時間越長,病情越復雜,視網膜萎縮和變性已變?yōu)椴豢赡妫中g效果則較差。視網膜脫離一年以上,即使手術成功,視功能亦不易恢復。手術指征:視網膜脫離已數月的患者可否手術,不能一概而論。患者應盡早到有條件的醫(yī)院進行詳細檢查,包括視力、視野、裂隙燈三面鏡、眼底鏡、超聲、視覺電生理等方面的檢查,以全面評估病情程度與視網膜功能狀態(tài),權衡利弊,決定是否手術。有些患者手術后雖然中心視力仍不能恢復,但周邊視野仍可能擴大,這對某些雙眼患病或一只眼已經失明的患者仍有重要意義。注意事項1.眼睛不舒服時,請不要隨意點眼藥,特別是視力下降時,應到醫(yī)院檢查并查明原因,以免延誤病情。2.檢查視網膜是否存在病變,最好進行散瞳檢查。散瞳作用多在10小時后恢復正常,散瞳后如出現眼部疼痛,視物模糊持續(xù),請立即告知醫(yī)生,及時處理。3.發(fā)生視網膜脫離的癥狀,盡早到醫(yī)院診療,以免視網膜脫離時間太長造成視網膜復位困難或視網膜復位后視力不能恢復的缺憾。4.接受過手術治療的視網膜脫離患者,均需遵醫(yī)囑復查,特別是眼內有硅油填充的患者更應注意。5.高危人群需定期接受眼底檢查。網脫重者,必須手術治療,越早越好,只要發(fā)現上述網脫的癥狀,就應即刻到醫(yī)院檢查,診治。近年來,由于手術方法和設備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視網膜脫離手術的成功率也不斷提高,加上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醫(yī)療設備與儀器,使視網膜脫離手術的治愈率可達90%以上。目前,大部分患者經過及時的手術治療可以脫盲。因此,無論是醫(yī)生還是患者,都應樹立信心,力爭早日治療,爭取最好的結果。
視網膜脫離并非視網膜與脈絡膜的脫開,而是視網膜本身的色素上皮與神經視網膜之間的分離。胚胎發(fā)育時,眼杯的外層和內層套疊在一起,外層分化為色素上皮層,內層則分化為其他各層,均屬于神經視網膜,簡稱為視網膜。正常時,色素上皮細胞的突起裹住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外節(jié),并有粘多糖物質將兩層緊密地貼合。一旦兩者之間進入液體而彼此分開,即發(fā)生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脫離分為孔源性、滲出性與牽拉性三種,以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為最常見。后兩者又合稱為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一、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本病多見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患者較多,常為雙眼先后發(fā)病,多數患有近視性屈光不正。(一)自覺癥狀多數視網膜脫離于幾小時內發(fā)生,患者忽然覺得視野中出現黑幕狀暗影,隨著視網膜脫離發(fā)展而擴大。當黃斑受到累及時,中心視力立即下降。發(fā)病前,通常先有閃光亮點與黑影飄浮等癥狀。亦有的患者直到黃斑受累時才自覺。(二)眼底表現脫離區(qū)的視網膜呈灰色或青灰色隆起,表現呈波浪起伏,當眼球運動時微現震顫。若不及時就醫(yī),脫離范圍擴大,可延及全視網膜,可遮蓋視血,或呈漏斗狀外觀。仔細檢查眼底可發(fā)現視網膜裂孔,孔緣一般易于辨識,因孔內外顏色呈鮮明對比,孔內色紅,孔緣外視網膜色灰。裂孔多見于顳上象限,次為顳下。鼻側雖少見,但亦可發(fā)生裂孔。鋸齒緣部的裂孔多位于顳下或正下方。裂孔亦可發(fā)生在黃斑區(qū)或尚未脫離的視網膜上。最常見者為圓形和馬蹄形裂孔,亦可為不規(guī)則裂縫狀和半圓形的鋸齒緣離斷。裂孔大小與數目亦因人而有不同。(三)發(fā)病機理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病取決于三個因素,即視網膜裂孔,玻璃體液化及有一足夠的拉力使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分開,其中視網膜裂孔是關鍵。發(fā)生視網膜裂孔之間,常有視網膜玻璃體退行性變,視網膜周邊部格子樣變性和囊樣變性;玻璃體液化、萎縮和收縮引起玻璃體后脫離。視網膜與玻璃體的退行性變與年齡、遺傳、近視及外傷有關。(四)病程與預后視網膜脫離發(fā)生后,感光細胞層的營養(yǎng)受到損害,如不及時復位,視網膜將發(fā)生萎縮及變性,視力障礙不可恢復。即使經過手術成功地使視網膜解剖復位,功能仍難以好轉。而且,長期視網膜脫離,眼壓低及玻璃體混濁,視網膜上下與玻璃體內纖維組織增殖,表現為白色小點,白線條紋甚至膜樣形成。久不復位的視網脫離,可并發(fā)虹膜睫狀體炎、瞳孔閉鎖、并發(fā)性白內障、繼發(fā)性青光眼,甚至眼球萎縮。這時的手術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約有90%的病例,能在一次手術后成功地復位。黃斑區(qū)脫離2~3月以上的病例,在視網膜解剖復位后,視力恢復往往不能正常。因此視網膜脫離應作為急診病種。早日診斷早期手術才能使預后轉佳。延誤時機即使成功的手術,亦不能挽救視力。多數患者發(fā)病急,有明顯的主訴與眼底表現。急診醫(yī)師應想到爭取早日使其脫離的視網膜復位。(五)治療尋找與封閉全部裂孔,放出視網膜下積液,鞏膜縮短、層間或鞏膜外填充加壓,使脫離的視網膜復位。脫離廣泛者還有時需作環(huán)扎條帶。封閉裂孔的方法有電凝、冷凝以及光凝。視網膜裂孔在視網膜脫離尚未發(fā)生時,或手術失敗但裂孔位于手術嵴上,可以試以激光凝固,將視網膜裂孔封閉,達到防治視網膜脫離的目的。激光封閉視網膜裂孔成功率很高,但必需裂孔處沒有視網膜下積液,否則光凝達不到應有的效應。二、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與其色素上皮層之間因滲出性液體、炎癥反應或占位性病變使兩者分離,稱謂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一)自覺癥狀患者主訴視力下降、視物變性。當視網膜脫離未影響黃斑時,病人多無自覺。通常發(fā)病不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那樣突然。(二)眼底表現視網膜隆起外表面平滑,無波紋狀,視網膜下積液可隨眼位而改變位置。無視網膜裂孔??赡芎喜⒁暰W膜或脈絡膜疾病。包括炎癥、腫瘤以及周身疾病,如嚴重高血壓、妊高征、慢性腎炎。在合并視網膜玻璃體出血的眼底病,如視網膜靜脈周圍炎、糖尿病等,發(fā)生增殖性與視網膜粘連的玻璃體條帶。由于纖維條帶的收縮與牽拉,可以將視網膜與其色素上皮層分離,此時并無裂孔形成,稱謂牽拉性視網膜脫離。(三)治療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治療,首要為找導發(fā)病原因及針對性處置。牽拉所致的視網膜脫離可用玻璃體切割或YAG激光切斷牽拉的條帶,可使視網膜平復。必需時可聯合視網膜下積液引流手術。
溫馨提示:
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情緒激動和緊張。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