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癥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脊髓疾病,因脊髓內形成管狀空洞并導致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其癥狀多樣,治療方法也有多種選擇。
一、脊髓空洞癥癥狀:
1. 感覺障礙:常以節(jié)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為特點,即痛覺、溫度覺減退或消失,而觸覺及深感覺相對正常?;颊呖赡軐錈岵幻舾?,易出現燙傷、凍傷卻不自知。
2. 運動障礙:手部小肌肉如骨間肌、魚際肌等逐漸萎縮,表現為手部無力、精細動作受限,如拿筷子、系扣子困難。隨著病情進展,可累及上肢其他肌肉,甚至出現下肢肌肉萎縮、肌力減退,導致行走不穩(wěn)。
3.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部分患者會出現上肢皮膚增厚、多汗或無汗,指甲粗糙變形等表現。還可能有大小便失禁等排尿排便功能障礙。
2.脊髓空洞癥治療:
1. 保守治療:適用于癥狀較輕、病情進展緩慢者。主要通過神經營養(yǎng)藥物,如甲鈷胺等,促進神經的修復和再生;同時可配合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運動療法等,改善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手術治療:對于病情較重、空洞進行性擴大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考慮手術。常用手術方式有枕骨大孔減壓術、脊髓空洞分流術等,目的是解除脊髓受壓,改善脊髓血液循環(huán),減少空洞對神經組織的壓迫。
脊髓空洞癥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防止受傷。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以便醫(yī)生及時了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咐用藥和進行康復訓練,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中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