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直腸檢查是一種通過直接觸摸直腸內部或借助器械觀察直腸狀況,以輔助診斷多種疾病的檢查方法。
醫(yī)生將手指戴上手套并涂抹潤滑劑后,輕柔地插入直腸進行觸診。這種方式能直接感知直腸壁是否有腫物、結節(jié),判斷其大小、質地、位置、活動度等情況,還能檢查肛門括約肌的張力是否正常。對于一些低位直腸癌、直腸息肉等病變,直腸指診往往能提供重要線索。
除了指診,還有借助直腸鏡或結腸鏡進行的檢查。這些器械帶有光源和攝像頭,能清晰觀察直腸內部的黏膜形態(tài)、顏色,查看是否有潰瘍、出血、炎癥等病變。在檢查過程中,若發(fā)現可疑病變,還可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病變的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以及具體的病理類型。
直腸檢查在肛腸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配合醫(yī)生進行相關檢查。檢查后,需遵循醫(y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和后續(xù)治療。若進行了有創(chuàng)檢查,如取組織活檢,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保持肛門局部清潔,防止感染。若檢查結果異常,更要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