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可用于診斷胃炎、胃潰瘍、胃息肉、食管靜脈曲張、胃癌等疾病。
1.胃炎:通過胃鏡能直接觀察胃黏膜的色澤、形態(tài)、有無出血點、糜爛等情況,確定胃炎的類型,如急性胃炎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慢性胃炎則可能表現(xiàn)為黏膜色澤不均、變薄等,還可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炎癥程度。
2.胃潰瘍:胃鏡下可清晰看到胃黏膜的破損情況,能準確判斷潰瘍的部位、大小、深度,同時可鑒別良性潰瘍與惡性潰瘍,對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有重要意義。
3.胃息肉:能直觀發(fā)現(xiàn)胃內息肉的存在,了解其數(shù)量、大小、形態(tài)及位置,對于較小的息肉還可直接在胃鏡下切除并送病理檢查,明確息肉性質。
4.食管靜脈曲張:可清晰觀察到食管黏膜下迂曲擴張的靜脈,評估靜脈曲張的程度,對判斷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門靜脈高壓情況有重要價值。
5.胃癌:是診斷胃癌的重要手段,不僅能發(fā)現(xiàn)胃內的占位性病變,還可觀察病變的形態(tài)、邊界等,通過活檢獲取組織進行病理診斷,確定癌癥的類型、分期,為后續(xù)治療提供依據(jù)。
做完胃鏡檢查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檢查后2小時內禁食禁水,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可先從流食、半流食開始進食。若檢查過程中取了組織做病理檢查,可能會有少量出血,若出現(xiàn)腹痛、黑便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yī),后續(xù)需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咐進行進一步治療或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