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檢查項目有超聲檢查、靜脈造影、CT靜脈成像、磁共振靜脈成像、肢體容積描記等。
1. 超聲檢查:是下肢靜脈檢查的常用方法,可清晰顯示靜脈的內(nèi)徑、管壁厚度、腔內(nèi)回聲、瓣膜功能以及血流情況等,能準確判斷有無靜脈血栓形成、瓣膜功能不全等病變,具有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可重復性強等優(yōu)點。
2. 靜脈造影:是診斷下肢靜脈疾病的金標準,通過向靜脈內(nèi)注入造影劑,利用X射線顯影,直接觀察靜脈的形態(tài)、走行、通暢程度以及瓣膜功能等,但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痛苦和并發(fā)癥風險。
3. CT靜脈成像:利用CT掃描獲取下肢靜脈的圖像信息,經(jīng)計算機重建后可清晰顯示靜脈的情況,對診斷靜脈阻塞性疾病有較高價值,成像速度快、圖像質(zhì)量好,但檢查費用相對較高,且有一定輻射。
4. 磁共振靜脈成像:無需注射造影劑即可清晰顯示下肢靜脈,對軟組織分辨能力強,能多平面成像,可準確判斷病變的范圍和程度,不過檢查時間較長,費用較高,體內(nèi)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不能進行此項檢查。
5. 肢體容積描記:通過測量下肢容積變化來反映靜脈血液回流情況,可檢測靜脈瓣膜功能和深靜脈通暢程度,操作相對簡單,但對病變的定位和定性診斷不如其他檢查方法準確。
進行下肢靜脈檢查后,若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就醫(yī)。日常要注意避免久站、久坐,適當活動下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穿著合適的衣物,避免過緊影響靜脈回流。若有相關治療建議,需嚴格遵醫(yī)囑執(zhí)行,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