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咬傷傳播、抓傷傳播、黏膜接觸傳播、移植傳播、氣溶膠傳播等。
1. 咬傷傳播:這是最為常見的傳播途徑?;疾游镌诎l(fā)病期唾液中含有大量狂犬病毒,當它們咬傷人體時,病毒會隨著唾液進入傷口,進而侵入人體組織,沿著神經逐漸向中樞神經蔓延,引發(fā)感染。
2. 抓傷傳播:若被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抓傷,即使傷口較淺,病毒也可能通過破損的皮膚進入體內。尤其是皮膚有細微破損時,病毒更容易侵入,從而導致感染風險增加。
3. 黏膜接觸傳播:眼結膜、口腔黏膜等部位接觸到含有狂犬病毒的唾液、分泌物等也可能引發(fā)感染。比如動物舔舐人的口腔、眼睛等黏膜部位,病毒就有機會侵入人體。
4. 移植傳播:通過器官移植傳播較為罕見。若供體本身感染了狂犬病毒,而在移植前未被檢測出來,接受移植的受體就極有可能感染狂犬病毒。
5. 氣溶膠傳播:在特定環(huán)境下,如狂犬病毒實驗室、蝙蝠洞穴等,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可能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引發(fā)感染,但這種情況發(fā)生概率極低。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與來歷不明的動物親密接觸,特別是流浪動物。若不慎被動物抓傷或咬傷,務必及時前往醫(yī)院處理傷口,并按醫(yī)囑接種狂犬疫苗,切不可掉以輕心,以降低感染狂犬病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