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餐后血糖正常值在不同時間有所不同。餐后1小時血糖一般在6.7-9.4mmol/L,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應≤7.8mmol/L;餐后3小時可恢復至空腹血糖水平,即3.9-6.1mmol/L 。
人體進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經(jīng)消化吸收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導致血糖升高。此時,身體會做出一系列調節(jié)反應,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將多余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儲存起來,從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內。
如果餐后血糖超出正常范圍,可能提示身體的血糖調節(jié)功能出現(xiàn)問題。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會對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造成損害,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而餐后血糖過低,可能引發(fā)頭暈、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癥狀,影響身體正常功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飲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適當進行運動,有助于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血糖的利用和消耗。定期監(jiān)測血糖,及時了解血糖變化情況。若發(fā)現(xiàn)血糖異常,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