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懷孕之后,身體負擔會有所加重。尤其是隨著肚子越來越大,會導致腹腔壓力增高,從而影響到直腸和肛管的靜脈血液回流,導致肛門外長出一個小肉疙瘩。出現(xiàn)以上情況一般是患了痔瘡,那么孕婦肛門外有個小肉疙瘩怎么辦?
1.多喝水。喝水可以起到軟化腸道內(nèi)大便的作用,因此孕婦長了痔瘡之后要多喝水,尤其可以在早上起床以后空腹喝一杯水,這樣喝進去的水就能到達腸道中,從而軟化大便,緩解痔瘡癥狀。平時也可以在水中適當加一些蜂蜜,這樣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促進痔瘡恢復。
2.多吃粗纖維的食物。像蔬菜水果,以及沒有經(jīng)過精加工的谷類和薯類,都屬于粗纖維的食物,平時多吃含有粗纖維的食物,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3.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孕婦要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盡量在每天早晨定時排便,注意排便的時間不要過長,以免影響到靜脈血液的回流,加重痔瘡癥狀,因此孕婦注意不要邊上廁所,邊看書、看報。
4.溫水坐浴。懷孕期間患了痔瘡不能進行手術治療,可以選擇保守治療的方法,每天用溫鹽水進行坐浴,這樣能夠讓痔核慢慢萎縮,癥狀逐漸減輕。如果由于痔瘡而引發(fā)了軟組織感染,應當去看醫(yī)生,外用紅霉素軟膏來緩解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孕婦發(fā)現(xiàn)肛門外長出了一個小肉疙瘩,一般是患了痔瘡,應當注意多喝水,多吃含有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谷類、紅薯等含有粗纖維的食物,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除此之外,每天還要用溫水進行坐浴,這樣能讓痔瘡漸漸縮小,從而減輕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