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離度在臨床上通常指的是血常規(guī)偏離度,偏離多少為正常并不固定,處于數(shù)值范圍內(nèi)為正常,偏高或者偏低均提示身體處于異常狀態(tài)。
血常規(guī)中比較具有臨床意義的指標有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小板水平,處于正常水平范圍內(nèi),通常表明身體健康,并不存在疾病因素影響,而當數(shù)值異常時,則需要引起重視。
以白細胞為例,正常范圍是(4-10)×10^9/L,當該數(shù)值低于下限,多見于化療后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該數(shù)值高于正常值時,多見于感染性疾病所致,例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由于存在男女性別差異,各項數(shù)值的范圍也會相應有差別,需注意正確參考。
而紅細胞的正常值男性為(4.0-5.5)*10^12/L,女性為(3.5-5.0)*10^12兒。紅細胞計數(shù)偏低主要見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偏低的原因主要見于各種類型的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紅細胞破壞增加,常見的有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紅細胞丟失過多導致的貧血,比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消化性潰瘍出血等。
其他的比如血小板,正常值為(100-300)×10^9/L,低于正常范圍,多見于血小板減少癥,會引起身體出血的癥狀,高于正常值則見于血栓性疾病。紅細胞偏低時,提示貧血;偏高時可提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因此,各個指標還需要處于正常范圍內(nèi)。
指標偏高或者偏低均需要及時就醫(yī),明確具體病因,同時注意定期體檢,有助于及早發(fā)現(xiàn)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