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膀胱殘余尿量常見的方法有自行排尿、誘導排尿、按摩排尿、導尿術、恥骨上膀胱造瘺術等。
1. 自行排尿:鼓勵患者在舒適、放松的環(huán)境下,嘗試自主排尿。通過聽流水聲、熱敷下腹部等方式,刺激排尿反射,促使膀胱內殘余尿液排出。這是最常用且相對簡單的方法,適用于大多數(shù)膀胱殘余尿量不多且排尿功能未嚴重受損的患者。
2. 誘導排尿:利用條件反射,如讓患者聽流水聲,通過聽覺刺激引發(fā)排尿沖動;或者用溫水沖洗會陰部,溫熱刺激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刺激尿道感受器,誘導膀胱逼尿肌收縮,幫助排出殘余尿液。這種方法無創(chuàng)且操作簡便,對部分患者效果較好。
3. 按摩排尿:在患者下腹部,由恥骨聯(lián)合上方開始,緩慢、輕柔地向膀胱底部按摩,通過外力壓迫膀胱,促進尿液排出。按摩時需注意力度適中,避免損傷膀胱。此方法可輔助患者排尿,但需專業(yè)人員操作或在其指導下進行。
4. 導尿術: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可采用導尿術。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將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引出殘余尿液。導尿術能迅速有效地排空膀胱,但屬于侵入性操作,有引起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的風險,需嚴格掌握適應證。
5. 恥骨上膀胱造瘺術:對于長期存在膀胱殘余尿量且不適合長期留置導尿管,或反復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患者,可考慮恥骨上膀胱造瘺術。在恥骨上切開皮膚,穿刺膀胱并置入造瘺管,尿液通過造瘺管引出體外。該方法可減少尿道感染的機會,但術后需注意造瘺口的護理。
在采取措施排膀胱殘余尿量時,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方法。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衛(wèi)生,避免感染。若殘余尿量持續(xù)異?;虺霈F(xiàn)排尿困難加重、血尿等情況,應及時就醫(yī),以便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