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引起腎衰竭可能是藥物毒性、過敏反應、腎前性因素、腎性因素、腎后性因素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采取的方法有停止使用腎毒性藥物、抗過敏治療、改善腎灌注、針對腎損傷進行治療、解除尿路梗阻等。
1.藥物毒性:某些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片、對乙酰氨基酚片、某些化療藥物如順鉑注射液、環(huán)磷酰胺片等,具有腎毒性,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導致腎衰竭。應立即停止使用這些藥物。
2.過敏反應:部分人對某些藥物可能產(chǎn)生過敏反應,如青霉素類如阿莫西林膠囊、氨芐西林膠囊,過敏反應可能累及腎臟,導致腎衰竭。需及時進行抗過敏治療。
3.腎前性因素:藥物可能導致血容量減少,如利尿劑如呋塞米片、氫氯噻嗪片,引起腎臟灌注不足,進而導致腎衰竭。需補充血容量,改善腎灌注。
4.腎性因素:藥物可能直接損傷腎小管、腎小球等腎實質(zhì),如某些抗生素如萬古霉素膠囊、兩性霉素B膠囊。治療時需針對腎損傷進行相應的治療,如使用保護腎功能的藥物。
5.腎后性因素:某些藥物可能引起尿路梗阻,如磺胺類藥物如磺胺嘧啶片、磺胺甲噁唑片形成結(jié)晶,導致腎衰竭。需解除尿路梗阻,恢復尿液通暢。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合理用藥,避免自行用藥或隨意增減藥量。用藥過程中,如出現(xiàn)尿量減少、水腫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yī),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