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是指肛管或直腸與肛周皮膚之間的異常管道,通常由內口、瘺管和外口三部分組成。肛瘺的發(fā)生原因主要包括肛周膿腫、肛裂反復感染、直腸肛門損傷、會陰部手術等。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肛管或直腸周圍的炎癥和膿腫形成,當膿腫破潰或切開引流后,若傷口不能愈合,就可能形成肛瘺。
肛瘺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一、肛瘺切開術
適用于低位肛瘺。通過手術將瘺管全部切開,敞開創(chuàng)面,使其逐漸愈合。
2.肛瘺切除術
將瘺管全部切除直至健康組織,然后縫合傷口。該方法適用于低位單純性肛瘺。
3.掛線療法
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蝕作用的藥線的機械性壓迫作用,緩慢切開肛瘺。適用于距肛門3 - 5cm 內,有內外口的低位或高位單純性肛瘺,或作為復雜性肛瘺切開、切除的輔助治療。
肛瘺患者在治療后需要注意保持肛門局部清潔,便后及時清洗肛門。遵醫(yī)囑按時換藥,觀察傷口愈合情況。飲食上應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久坐、久站,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如果出現(xiàn)傷口紅腫、疼痛、滲液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