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有時腳會不自主的抽動,手也會這樣,臉部保持一個動作時也會不自主抖動.這是不是癲癇啊?
處理手腳抖的問題,必須要有一些基礎的神經學知識。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醫(yī)學上所定義的顫抖。顫抖是身體任何部位發(fā)生的具有規(guī)則、節(jié)律性的不自主運動,手抖是其中常見的部位之一,有些病人有的是腳抖,還有頭抖的。若是不規(guī)則的甩動或是抽動,那就是另外的癥狀,而不是今天討論的主題了。一樣是手抖,卻因為分類不同而各具不同的意義。以手抖在何種情境下出現(xiàn),可分為休息性及動作性的顫抖,而動作性的顫抖又可以再細分為姿勢性手抖及意向性手抖。休息性手抖是雙手處于休息狀態(tài)時,通常是放在膝上時,規(guī)律性的顫抖,有時腳也會有休息性顫抖,遇到這種抖動要小心了,這有可能是巴金森氏癥的癥狀。若是有這種休息性的顫抖,很有可能會混合姿態(tài)不穩(wěn)、動作遲緩、臉部表情僵硬一起表現(xiàn),宜迅速就醫(yī)作正確的診斷及處理。動作性手抖是在手在做動作時(比如拿筷子、夾菜、寫字等)時發(fā)生的手抖。這類的抖動又可以再細分為姿勢性跟意向性的手抖。最常見的動作性手抖是原發(fā)性手抖,通常由一只手開始,逐漸另一只手也會顫抖,而且隨著年齡而變嚴重。約0.3%到1.7%的人有此種手抖,所以是很常見。其中約一半是遺傳的,為自體顯性遺傳,其發(fā)病年齡則在15歲左右,男女罹病率相同。有時連頭、頸、臉、下巴及聲帶也會顫抖。動作性手抖如果不嚴重,不影響生活或工作時,不用服藥。通常病人來到門診,表示手抖已經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了,但是一問發(fā)病多久了,往往都不清楚,若到了這個程度,則服用藥物(如乙型阻斷劑或某些抗癲癇藥物)可以控制病情。有趣的是,有些手抖在喝酒后會暫時減緩或消失。姿勢性手抖其實也屬于動作性手抖的一種,只是它是在雙手維持某一個姿勢(通常是雙手向前舉)時才發(fā)生的手抖。正常人在肌肉疲勞、緊張、焦慮、害怕、興奮時也會發(fā)生此手抖,此時稱為生理性手抖,考試的學生一定有這樣子的經驗,考試的時候一緊張,手就不停的發(fā)抖,連筆都拿不好。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功能亢進、酒精中毒、某些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精神科藥物、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甚至一些感冒糖漿)也會造成勢性手抖,這種情況若針對病因加以治療是會進步甚至痊愈的。意向性手抖是手在指向目標時發(fā)生的手抖,最常見的是以手指碰鼻子時,在將碰到鼻子前會顫抖而碰不到,主要見于小腦病變。這類的病人應該會合并一些其他的小腦癥狀。這種手抖很有特色,只有這種很特別的手抖才比較有可能是中風造成的,否則一般中風鮮少以手抖當作單一的癥狀。以上每一種抖動所發(fā)生的原因均不同,治療方式也是迥異,建議如果手抖有一個嚴重度,或是影響日常生活的機能、影響心情,還是來神經內科門診來尋求治療。來就診時,醫(yī)師一定會關心以下的幾個問題,可以先在家中觀察清楚再跟醫(yī)師報告。
溫馨提示:
注意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