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確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請問用什么藥物治療,中藥用什么治療
您好:I.西醫(yī)藥治療(1)飲食限制:氮質(zhì)血癥時,每日每千克體重0.5—o.8g優(yōu)質(zhì)蛋白,磷《60O—800mg/日.(2)控制高血壓:限鹽(<3g/日).氫氯噻嗪25mg,3次/日;卡托普利25mg,3次/日,普萘洛爾10mg,3次/日;硝苯吡啶1Omg,3次/日.(3)血小板解聚藥:雙嗜達莫75-150mg日,阿司匹林40—80/mg/日.尿毒癥治療參見慢性腎功能衰竭篇.2.中醫(yī)藥治療(1)肺脾氣虛:面黃乏力,腹?jié)M納差,氣短,易外感,大便稀溏,舌淡齒痕,脈弱.治法:益氣健脾.·方藥:黃芪30克,黨參、白術(shù)、山藥、茯苓、5味于各10克,當歸、丹參各15克,甘草3克.中成藥: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shù)散、玉屏風(fēng)散.(2)脾腎陽虛:腰痛腰酸,面色皖白,畏寒肢冷,倦怠便溏,舌胖潤,脈沉弱.治法:溫補脾腎.方藥:制附片、桂枝、白術(shù)、山藥、仙靈脾各10克,茯苓、澤瀉、丹皮各15克,干姜6克.中成藥:金匱腎氣丸.(3)肝腎陰虛:手足心熱,腰酸腰痛,頭暈頭痛,咽干口渴,舌紅苔少,脈沉細或弦細.治法:養(yǎng)陰滋腎.方藥:生地、麥冬、白芍各15克,山萸肉、丹皮、枸杞子、菊花、5味子、茯苓各10克.中成藥:6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4)氣陰兩虛:腰膝酸軟,倦怠乏力,手足心熱,舌略紅苔薄有齒痕,脈沉細數(shù).、治法:氣陰兩補.方藥:黃芪、地黃各20克,黨參、山藥、5味于、山萸肉、茯苓、丹皮各10克.中成藥:貞芪扶正膠囊、生脈飲.(5)兼證①外感: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面目浮腫,苔薄,脈浮.治法:疏風(fēng)宜散.方藥:風(fēng)寒者:麻黃、桂枝、荊芥各10克,生姜、甘草各6克,風(fēng)熱者:銀花、連翹、竹葉各15克,桔梗、蘆根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中成藥:感冒清熱沖劑、銀翹解毒丸.②水濕:水腫凹陷,腹脹泛惡,尿短少,苔白膩,脈淆緩.治法:滲利水濕.方藥:桂枝、大腹皮、蒼術(shù)、陳皮、防己各10克,茯苓皮、澤瀉各20克,生姜皮6克.③濕熱:胸脘痞悶,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飲,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法:清熱利濕.方藥:革蘚、石韋、滑石各10克,車前子、白茅根、茯苓各15克,燈心草6克.④血淤: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暗紫或有淤斑淤點.治法:活血化淤.方藥:丹參、益母草、赤芍、當歸各15克,川芎、桃仁、紅花各10克.中成藥:血府逐淤丸.⑤濕濁:參見慢性腎功能衰竭篇.[預(yù)防與調(diào)養(yǎng)>1,有效清除體內(nèi)的慢性病灶,預(yù)防感冒及泌尿系感染.2.注意攝生,避免過勞,調(diào)節(jié)情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3.飲食清淡,水腫時可選烏魚或鯽魚1條、蒜頭1個、椒目6克同煮,喝湯吃魚,有助消腫.
溫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蔥、 生蒜、胡椒粉等。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fēng)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shù)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nèi)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fù)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