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被感染,可以治好嗎?怎么辦才好???"/>
吸血蟲病是一種很容易傳染的疾病。主要是通過血液進行傳染,吸血蟲病一定及時的進行治療才能夠從根本上治療的,吸血蟲病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還要加強身體的鍛煉,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從而預防吸血蟲病加重,吸血蟲病主要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建議盡快去醫(yī)院檢查病因,然后再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血吸蟲一般不會通過直接接觸傳染,血吸蟲病是一種蟲媒傳播疾病,即血吸蟲患者體內的血吸蟲卵隨大便排出,寄生于媒介(一般是南方釘螺),在釘螺體內發(fā)育為幼蟲,才具備感染人的能力,當人進入滋生釘螺的疫水時,血吸蟲幼蟲可鉆入皮膚造成感染。感染部位多位于肝臟,可造成肝硬化,必須治療。早期治療效果很好,晚期如果已經造成肝硬化,就比較棘手了,只能對癥治療。
【概述】
血吸蟲發(fā)育的不同階段,尾蚴、童蟲、成蟲和蟲卵均可對宿主引起不同的損害和復雜的免疫病理反應。由于各期致病因子的不同,宿主受累的組織、器官和機體反應性也有所不同,引起的病變和臨床表現(xiàn)亦具有相應的特點和階段性。根據(jù)病因的免疫病理學性質,有人主張將血吸蟲病歸入免疫性疾病范疇內。
【流行病學】
日本血吸蟲病流行于亞洲的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不論何種性別、年齡和種族,人類對日本血吸蟲皆有易感性。在多數(shù)流行區(qū),年齡感染率通常在11~20歲升至高峰,以后下降。在傳播途徑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含有血吸蟲蟲卵的糞便污染水源、釘螺的存在以及群眾接觸疫水,是三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發(fā)病機理】
尾蚴穿過皮膚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現(xiàn)丘疹和瘙癢,是一種速發(fā)型和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
童蟲在宿主體內移行時,所經過的器官(特別是肺)出現(xiàn)血管炎,毛細血管栓塞、破裂,產生局部細胞浸潤和點狀出血。當大量童蟲在人體移行時,患者可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痰中帶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這可能是局部炎癥及蟲體代謝產物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
成蟲一般無明顯致病作用,少數(shù)可引起輕微的機械性損害,如靜脈內膜炎等??墒牵拇x產物、蟲體分泌物、排泄物、蟲體外皮層更新脫落的表質膜等,在機體內可形成免疫復合物,對宿主產生損害。
血吸蟲病的病變主要由蟲卵引起。蟲卵主要是沉著在宿主的肝及結腸腸壁等組織,所引起的肉芽腫和纖維化是血吸蟲病的主要病變。
蟲卵肉芽腫的形成是宿主對致病因子的一種免疫應答。一方面通過肉芽腫反應將蟲卵破壞清除,并能隔離和清除蟲卵釋放的抗原,減少血液循環(huán)中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形成和對機體的損害;另一方面,肉芽腫反應破壞了宿主正常組織,不斷生成的蟲卵肉芽腫形成相互連接的疤痕,導致干線型肝硬變及腸壁纖維化等一系列病變。
血吸蟲蟲卵肉芽腫在組織血管內形成,堵塞血管,破壞血管結構,導致組織纖維化,這類病變主要見于蟲卵沉積較多的器官,如肝和結腸。在肝內,蟲卵肉芽腫位于門脈分支終端,竇前靜脈,故肝的結構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在重度感染患者,門脈周圍出現(xiàn)廣泛的纖維化,肝切面上,圍繞在門靜脈周圍長而白色的纖維束從不同角度插入肝內,稱干線型纖維化(pipestemfibrosis),是晚期血吸蟲病特征性病變。
【病理改變】
1.尾蚴及童蟲所致?lián)p害尾蚴穿過皮膚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現(xiàn)丘疹和瘙癢,是一種速發(fā)型和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病理變化為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伴有出血、水腫,周圍有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實驗證明,感染小鼠的血清和淋巴細胞被動轉移到正常小鼠,再用尾蚴接種(初次接觸尾蚴),也可產生尾蚴性皮炎。說明這種免疫應答在早期是抗體介導的。
童蟲在宿主體內移行時,所經過的器官(特別是肺)出現(xiàn)血管炎,毛細血管栓塞、破裂,產生局部細胞浸潤和點狀出血。當大量童蟲在人體移行時,患者可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痰中帶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這可能是局部炎癥及蟲體代謝產物引起的變態(tài)反應。
2.成蟲所致?lián)p害成蟲一般無明顯致病作用,少數(shù)可引起輕微的機械性損害,如靜脈內膜炎等??墒牵拇x產物、蟲體分泌物、排泄物、蟲體外皮層更新脫落的表質膜等,在機體內可形成免疫復合物,對宿主產生損害。
3.蟲卵所致的損害血吸蟲病的病變主要由蟲卵引起。蟲卵主要是沉著在宿主的肝及結腸腸壁等組織,所引起的肉芽腫和纖維化是血吸蟲病的主要病變。
隨著病程發(fā)展,卵內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逐漸消失,壞死物質被吸收,蟲卵破裂或鈣化,其周圍繞以類上皮細胞、淋巴細胞、異物巨細胞,最后類上皮細胞變?yōu)槌衫w維細胞,并產生膠原纖維,肉芽腫逐漸發(fā)生纖維化,形成疤痕組織。
根據(jù)患者的感染度、免疫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況、治療是否及時等因素不同而異。日本血吸蟲病可分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當尾蚴侵入皮膚后,部分患者局部出現(xiàn)丘疹或蕁麻疹,稱尾蚴性皮炎。當雌蟲開始大量產卵時,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以發(fā)熱為主的急性變態(tài)反應性癥狀,常在接觸疫水后1~2月出現(xiàn),除發(fā)熱外,伴有腹痛、腹瀉、肝脾腫大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糞便檢查血吸蟲卵或毛蚴孵化結果陽性,稱急性血吸蟲病。然后病情逐步轉向慢性期,在流行區(qū),90%的血吸蟲病人為慢性血吸蟲病,此時,多數(shù)患者無明顯癥狀和不適,也可能不定期處于亞臨床狀態(tài),表現(xiàn)腹瀉、糞中帶有粘液及膿血、肝脾腫大、貧血和消瘦等。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開始發(fā)生晚期病變。根據(jù)主要臨床表現(xiàn),晚期血吸蟲病可分為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一個病人可兼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表現(xiàn)。在臨床上常見是以肝脾腫大、腹水、門脈高壓,以及因側支循環(huán)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靜脈曲張為主的綜合征。晚期病人可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嚴重癥狀而致死。兒童和青少年如感染嚴重,使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及其他因素可影響生長發(fā)育和生殖而致侏儒癥。因肝纖維化病變在晚期常是不可逆的,并且對治療反應甚差,從而導致臨床上難治的晚期血吸蟲病。
1.病原診斷從糞便內檢查蟲卵或孵化毛蚴以及直腸粘膜活體組織檢查蟲卵。有:⑴直接涂片法:重感染地區(qū)病人糞便或急性血吸蟲病人的粘液血便中??蓹z查到血吸蟲蟲卵,方法簡便,使蟲卵檢出率低。⑵毛蚴孵化法:可以提高陽性檢出率。⑶定量透明法:用作血吸蟲蟲卵計數(shù)。⑷直腸粘膜活體組織檢查:慢性及晚期血吸蟲病人腸壁組織增厚,蟲卵排出受阻,故糞便中不易查獲蟲卵,可應用直腸鏡檢查。
2.免疫診斷
⑴皮內試驗(intradermaltest,IDT):一般皮內試驗與糞檢蟲卵陽性的符合率為90%左右,但可出現(xiàn)假陽性或假陰性反應,與其他吸蟲病可產生較高的交叉反應;并且病人治愈后多年仍可為陽性反應。此法簡便、快速、通常用于現(xiàn)場篩選可疑病例。
⑵檢測抗體:血吸病人血清中存在特異性抗體,包括IgM、IgG、IgE等,如受檢者未經病原治療,而特異性抗體呈陽性反應,對于確定診斷意義較大;如已經病原治療,特異性抗體陽性,并不能確定受檢者體內仍有成蟲寄生,因治愈后,特異性抗體在體內仍可維持較長時間。目前檢測抗體的血吸蟲病血清學診斷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環(huán)卵沉淀試驗(circunovalprecipitintest,COPT):通常檢查100個蟲卵,陽性反應蟲卵數(shù)(環(huán)沉率)等于或大于5%時,即為陽性。糞檢血吸蟲卵陽性者,COPT陽性率平均為97.3%(94.1%~100%)。2)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ndirecthaemagglutinationtest,IHA):糞檢血吸蟲蟲卵陽性者與IHA陽性符合率為92.3%~100%,正常人假陽性率在2%左右,與肺吸蟲、華支睪吸蟲、旋毛蟲感染者可出現(xiàn)假陽性反應。IHA操作簡便,用血量少,判讀結果快,目前國內已廣泛應用。3)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immunosbentassay,ELISA):此試驗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并且可反應抗體水平,陽性檢出率在95%~100%,假陽性率為2.6%,病人在吡喹酮治療后半年至一年有50%至70%轉為陰性。4)免疫酶染色試驗(immunoenzymicstainingtest,IEST)。
值得提出,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某些高科技和新方法被逐步引用到血吸蟲病的診斷和研究領域。例如免疫印漬技術(immunoblotting)又稱(westernblot),是在蛋白質凝膠電泳和固相免疫測定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具有分子水平的免疫學新技術,有力推動了血吸蟲病血清學診斷方法的進展,它不但能對血吸蟲抗原的限定組分蛋白進行分析和鑒定,而且能用以診斷病人和區(qū)分血吸蟲病不同病期的新型血清學診斷方法。又如雜交瘤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McAb)的應用。采用特異的McAb純化血吸蟲抗原,用于血吸蟲病血清學診斷;也可應用McAb檢測循環(huán)抗原,為血吸蟲病診斷提供新的途徑。
⑶檢測循環(huán)抗原:由于治療后抗體在宿主體內存留較長時間,其陽性結果往往不能區(qū)分現(xiàn)癥感染和既往感染,也不易于評價療效。循環(huán)抗原是生活蟲體排放至宿體內的大分子微粒,主要是蟲體排泄、分泌或表皮脫落物中具有抗原特性,又可為血清免疫學試驗所檢出。從理論上講,CAg的檢測有其自身的優(yōu)越性,它不僅能反映活動性感染,而且可以評價療效和估計蟲種。
血吸蟲病的診斷包括病原診斷和免疫診斷兩大部分。病人的確診需要從糞便中檢獲蟲卵或孵化毛蚴,隨著血防工作深入開展,糞檢蟲卵的難度日增,因而不斷改進檢查方法,同時提出一系列血清學診斷方法,這些方法日趨完善,簡便有效。
查出的病人、病畜要及時治療。70年代我國合成了吡喹酮,是一種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療藥物。對晚期患者常在接受中藥調理后,再作殺蟲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等。
【預防】
1.查治病人、病牛、消滅傳染源
2.控制和消滅釘螺
3.加強糞便管理,搞好個人防護
【復診】
經徹底治療后,2~3個月內不發(fā)生臨床癥狀或體征,以及糞便檢查無蟲卵即為治愈。
以上是對“吸血蟲病可以治好嗎?”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