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陰道炎為常見的陰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該菌平時寄生于陰道內,當陰道內糖分增多、酸性增強時,細菌迅速繁殖引起炎癥,故多見于孕婦、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療者。如長期應用抗生素,改變了陰道內微生物之間的相互抑制關系,亦可使該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癥狀外陰瘙癢或灼痛為主要癥狀,急性期白帶增多,呈乳凝塊或豆腐渣樣。檢查檢查可見陰道粘膜上有一層白色粘稠或豆腐渣樣分泌物覆蓋,擦凈后可見粘膜充血紅腫,甚至有糜爛面及表淺潰瘍。取分泌物置于滴有生理鹽水玻片上作鏡檢,可發(fā)現霉菌。多次檢查皆為陰性而癥狀典型者,可改用培養(yǎng)法。疑有糖尿病者應查尿糖及血糖。治療用堿性溶液如2~4%碳酸氫鈉或肥皂水沖洗外陰及陰道,改變陰道酸堿度,使不利于霉菌生長。沖洗后,再用制霉菌素片劑或栓劑塞入陰道內,每次10萬~20萬單位,每晚一次,10~14天為一療程,外陰再涂以3%的克霉唑軟膏,效果可更好。頑固病例可口服酮康唑或克霉靈,以消滅腸道念珠菌,或外用咪康唑。治療中禁性交,每日更換洗凈消毒之內褲。經期后復查。
霉菌性陰道炎是人們習慣性的說法,實際上這是一種念珠菌引起的陰道炎,其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最多見,占80%~90%,其他可致病的念珠菌還有熱帶念珠菌、類星狀念珠菌、假熱帶念珠菌等。一般情況下,白色念珠菌可潛伏在人體的口咽部、腸道、皮膚及陰道粘膜上,與人體和平相處,并不引起疾病。但是,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或患嚴重疾病,有復合維生素B缺乏,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時,霉菌性陰道炎就容易乘虛而發(fā)。另外,患糖尿病或妊娠婦女,由于陰道上皮細胞中的糖原含量增多,使陰道內酸度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長繁殖而發(fā)病。在某種情況下大量使用抗生素,使陰道內菌群紊亂,陰道內環(huán)境改變,有利于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時也會引起霉菌性陰道炎。再者,日常生活中有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如上廁所后衛(wèi)生紙從肛門往尿道方向擦,會將腸道的霉菌帶到外陰,引起炎癥;內褲與襪子同洗,與霉菌性陰道炎患者共用浴盆,借穿他人內褲等,也會造成交叉感染。
溫馨提示:
平時最好穿寬松透氣的衣褲,避免緊身褲、牛仔褲等衣著。此外,內褲最好是棉質的,洗后在太陽下曬干。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