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類癌通常是一種起源于結腸黏膜嗜銀細胞的低度惡性腫瘤。
結腸類癌的細胞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能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與常見的結腸癌不同,其生長相對緩慢,惡性程度在多數情況下低于結腸癌。在顯微鏡下,可看到類癌細胞呈現獨特的形態(tài)和結構,排列成巢狀、條索狀或腺管狀等。
結腸類癌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腹痛、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這些癥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容易造成誤診。隨著病情進展,腫瘤可能侵犯周圍組織和器官,導致腸梗阻等嚴重并發(fā)癥。當類癌細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進入血液循環(huán),還可能引發(fā)類癌綜合征,出現皮膚潮紅、腹瀉、哮喘等癥狀。
對于結腸類癌的診斷,通常需要結合結腸鏡檢查及病理活檢,同時還可能借助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腫瘤的位置、大小及是否轉移等情況。治療方式主要有手術切除,根據腫瘤的分期和患者具體情況,還可能輔助以化療、放療等手段。
日常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攝取,適當運動,定期體檢,以便早期發(fā)現問題并及時治療。若已確診,需嚴格遵醫(yī)囑進行后續(xù)治療和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