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一般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以影像設備為導向,通過微小創(chuàng)口或人體自然腔道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科室。
介入科的診療方式融合了影像診斷和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借助超聲、X射線、CT、MRI等影像設備,能夠精準定位病變部位,清晰了解其位置、大小、形態(tài)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穿刺技術將導管、導絲等器械引入體內,到達病變區(qū)域,進行諸如栓塞、灌注藥物、擴張狹窄血管、放置支架等操作。
在腫瘤治療方面,介入科可通過動脈栓塞術阻斷腫瘤的供血,使其缺乏營養(yǎng)而餓死,還能經導管向腫瘤局部注入高濃度化療藥物,提高治療效果并減少對全身的副作用。對于心血管疾病,能開展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疏通堵塞的血管,恢復心臟供血。在腦血管疾病領域,可進行顱內血管介入治療,處理腦動脈瘤、血管畸形等問題。在非血管介入方面,能進行經皮穿刺活檢獲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診斷,還能處理一些腔道狹窄問題。
介入科的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療效顯著等優(yōu)勢。日常若有相關疾病需要介入治療,治療后應遵循醫(yī)生的囑咐,注意休息,保持創(chuàng)口清潔,避免劇烈運動和感染。飲食上適當增加營養(yǎng),促進身體恢復。定期進行復查,以便及時了解治療效果和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