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下疳和硬下疳在病原體、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部位、潛伏期、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原體:軟下疳由杜克雷嗜血桿菌引起;硬下疳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導致。
2. 臨床表現(xiàn):軟下疳初起為炎性小丘疹,迅速變成膿皰,破潰后形成疼痛劇烈的潰瘍,邊界不整齊,潰瘍底部有膿性分泌物;硬下疳起初為小紅斑,迅速發(fā)展為無痛性炎性丘疹,數(shù)天內(nèi)丘疹擴大形成硬結(jié),表面發(fā)生壞死形成單個直徑為1 - 2cm、圓形或橢圓形的無痛性潰瘍,邊界清楚,周邊水腫并隆起,基底呈肉紅色,觸之有軟骨樣硬度,表面有漿液性分泌物。
3. 發(fā)病部位:軟下疳男性多見于陰莖冠狀溝、包皮系帶、龜頭;女性多見于大小陰唇、陰唇系帶、前庭、陰蒂。硬下疳男性多見于陰莖冠狀溝、龜頭、包皮及系帶;女性多見于大小陰唇、陰唇系帶、會陰及宮頸。
4. 潛伏期:軟下疳潛伏期一般為3 - 14天,平均4 - 7天;硬下疳潛伏期通常為2 - 4周。
5. 治療方法:軟下疳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療,如阿奇霉素、頭孢曲松等;硬下疳治療以青霉素類藥物為主,如芐星青霉素等。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避免高危性行為。若發(fā)現(xiàn)生殖器部位出現(xiàn)異常癥狀,應(yīng)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后積極配合治療,嚴格按照醫(yī)生的囑咐用藥和復查,爭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