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疼痛可能是長期站立或行走、鞋子不合適、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采取的方法有休息、更換合適鞋子、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
1. 長期站立或行走:長期站立或行走會使腳后跟承受較大壓力,導致局部肌肉、筋膜疲勞,引發(fā)疼痛。應適當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休息時可將腳抬高促進血液回流,也可進行簡單的足部按摩放松肌肉,緩解疼痛。
2. 鞋子不合適:鞋子過緊、過硬或鞋底缺乏緩沖,會對腳后跟造成不良刺激。需更換合適的鞋子,選擇寬松、柔軟、有良好緩沖功能的鞋子,減輕腳后跟的壓力,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等,以減少對腳后跟的損傷。
3. 跟腱炎:跟腱反復受到劇烈拉伸引起的炎癥。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布洛芬膠囊、活血止痛膏。同時可進行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疼痛和炎癥,還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增強跟腱力量。
4.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著點發(fā)生無菌性炎癥所致。可進行物理治療如沖擊波治療,遵醫(yī)囑服用塞來昔布膠囊、美洛昔康片、云南白藥膏。日常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疼痛癥狀。
5. 跟骨骨刺:跟骨骨質(zhì)增生形成的骨刺刺激周圍組織引起疼痛。癥狀較輕時可通過熱敷、按摩緩解,遵醫(yī)囑使用抗骨增生片、骨刺平片、氟比洛芬凝膠貼膏。若保守治療無效,嚴重影響生活,可考慮手術(shù)切除骨刺。
日常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適當進行足部鍛煉,增強足部肌肉力量。疼痛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