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shù)后腰部活動方式有散步、仰臥位抬腿、拱橋運動、小飛燕、瑜伽等。
1. 散步:散步是較為輕松且基礎(chǔ)的活動方式。在術(shù)后身體狀況允許時,可在平坦道路上緩慢行走,步伐不宜過大、速度不宜過快。剛開始每次散步時間控制在10 - 15分鐘,隨著身體恢復逐漸增加時長,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腰部肌肉緊張,為腰部進一步活動恢復奠定基礎(chǔ)。
2. 仰臥位抬腿:仰臥于平坦床面,雙腿伸直,緩慢抬起其中一條腿,與床面呈30 - 60度角,保持數(shù)秒后緩慢放下,換另一側(cè)重復。每組做10 - 15次,每天進行3 - 4組。此動作可鍛煉腰部及下肢肌肉力量,增強腰部穩(wěn)定性。
3. 拱橋運動:仰臥位,雙腿屈膝,以雙腳掌、雙肘、肩部當支點,抬起骨盆,到肩部、腹部、膝關(guān)節(jié)一條直線,然后緩慢放下,一起一落為一個動作,連續(xù)20 - 30個為一組,一天做3 - 4組。能有效增強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功能。
4. 小飛燕:俯臥在床上,雙臂放于身體兩側(cè),雙腿伸直,然后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離開床面,形似飛燕。每次保持3 - 5秒,重復進行10 - 15次為一組,每天3 - 4組。有助于加強腰部肌肉鍛煉,緩解腰部疼痛。
5. 瑜伽:選擇溫和的瑜伽體式,如貓牛式、下犬式等。貓牛式中,雙手和雙膝著地,吸氣時背部下沉,頭部上揚;呼氣時背部拱起,下巴內(nèi)收。下犬式雙手撐地與肩同寬,雙腳與髖同寬,將臀部抬高,保持身體呈倒V字形。每個動作保持適當時間,可改善腰部柔韌性和肌肉力量。
術(shù)后腰部活動要循序漸進,根據(jù)自身恢復情況適度調(diào)整。活動過程中若出現(xiàn)疼痛加劇等不適,應(yīng)立即停止并咨詢醫(yī)生。日常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長時間彎腰或久坐,保持正確姿勢,以促進腰部更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