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偏癱是指半個身體完全麻痹的現象,發(fā)生在腦卒中之后,多見于患有高血脂、高血糖及糖尿病的人,與情緒激動、暴飲暴食、寒冷刺激、過度勞累等有一定的關系。在發(fā)生偏癱前,患者會出現語言不清、雙眼黑蒙、視物模糊、精神萎糜、頭部劇痛等癥狀,伴有全身無力、出虛汗等,那么中風偏癱怎么恢復呢?
1.藥物治療。中風偏癱與中樞神經受損有關,為了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及微血管,需要加強營養(yǎng)供給,必要時服用藥物,比如巴氯芬、替扎尼定等,可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肉毒素等藥物,以有效地緩解肌肉痙攣的現象,但是精神病患者慎用。
2.物理治療。中風偏癱患者也可以接受物理治療,包括電子生物反饋、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步態(tài)訓練等,能夠有效恢復關節(jié)及肌肉功能,改善生活質量。
3.作業(yè)治療。中風偏癱后要進行基礎動作訓練,包括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動動作,能夠有效鍛煉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
4.康復治療。傳統(tǒng)的康復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治療、按摩治療、光療、水療、超聲療法等,需根據不同的中風偏癱制定合適的方案。針灸能夠加速腦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腦組織功能恢復,從而調節(jié)神經元功能。
以上是中風偏癱的恢復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康復治療等。偏癱是腦中風的后遺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幾乎無法自愈,必須長期接受康復訓練。由于患者無法正常活動,平時需要長時間臥床,可能會發(fā)生壓瘡,表現為皮膚紅腫、發(fā)熱、疼痛等,很容易并發(fā)感染,嚴重時會危及生命,一定要積極防治。在日常飲食中,要保持高蛋白、高纖維飲食,如果無法正常進食,可選擇鼻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