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和癤在病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預后、好發(fā)部位等方面存在不同。
1. 病因:脂肪瘤主要由脂肪過度增生積聚形成,與遺傳、脂肪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癤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引發(fā)。
2. 臨床表現(xiàn):脂肪瘤通常為無痛性腫塊,質地柔軟,邊界清晰,可推動,大小不一;癤初起為紅、腫、痛的小結節(jié),后逐漸腫大,頂部出現(xiàn)黃白色膿頭,破潰后有膿血流出,伴有疼痛。
3. 治療方法:脂肪瘤較小且無癥狀時一般無需處理,較大或有癥狀可手術切除;癤早期可局部熱敷、外用抗生素軟膏,形成膿腫后需切開引流。
4. 預后:脂肪瘤手術切除后一般預后良好,很少復發(fā);癤經(jīng)正確治療大多可治愈,但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復發(fā)或引起周圍組織感染。
5. 好發(fā)部位:脂肪瘤好發(fā)于四肢、軀干等脂肪豐富部位;癤好發(fā)于頭面部、頸部、臀部等毛囊和皮脂腺豐富的部位。
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衛(wèi)生,勤洗澡、勤換衣物,減少皮膚細菌滋生。合理飲食,避免高油高脂食物,適當運動,增強體質。若身體出現(xiàn)異常腫塊或癤腫,應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治療,不要自行擠壓癤腫,以免導致感染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