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頸椎骨質增生是否可以引起頭部供血不足,造成頭暈等癥狀?如可該如何解決?患者為一60歲老人,男性。謝謝!
如果是因為長期姿勢不合理造成的頸部肌肉僵硬所引發(fā)的頭疼、頭暈、惡心、睡眠質量下降、記憶力減退肩背酸痛等癥狀,那建議按摩、推拿、拉罐(不是拔罐,這步最重要)治療,很快就可解除該問題。但如果是因為頸椎錐體病變(增生或突出)引起的椎管狹窄,造成腦供血不足所引發(fā)的上述現(xiàn)象及出現(xiàn)手指發(fā)麻等癥狀,那建議以中醫(yī)草藥外敷:成分:蒼耳、律草、燒酒、冰片等功能:消腫止痛、軟化疳結、活血化淤、通經活絡主治:骨刺、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疼痛、骨質增生;對網(wǎng)球肘、滑囊炎、膝蓋積液,因扭傷、外傷造成的肌肉、韌帶水腫、萎縮、硬結療效甚佳。至于采用哪種方式治療,請根據(jù)自己的具體癥狀或到醫(yī)院拍片確定。
頸椎病多由頸椎間盤退變、脊椎老化增生及繼發(fā)性改變,從而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脊髓或影響椎動脈血液供應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這與多種因素有關,以致病情錯綜復雜。頸椎病是50歲以上人群中的常見病。頸椎位于上顱和胸椎之間,頸椎間盤的結構與腰椎間盤相似。間盤較厚,活動范圍較大。其中第1、第2頸椎主要是旋轉活動,第3頸椎以下部位前后移動較多,第5、第6頸椎在屈伸活動時前后移動范圍最大。頸椎在脊椎中活動度最大,因此其頸間盤、周圍韌帶受傷機會增加。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損傷的積累頸椎間盤也發(fā)生退行性改變,逐漸老化,彈性減退,脆性增加。如果繼續(xù)受到損傷,可使椎體的骨膜受牽拉和擠壓,而產生損傷后修復反應,形成增生骨贅,骨贅與破裂的椎間盤組織成突出物,壓迫鄰近的組織。突出物如向外側突出,可壓迫神經根,而產生神經根被壓迫或刺激的癥狀;如突出物向后突出,壓迫脊髓可產生脊髓受壓癥狀;如突出物向側方突出,可刺激交感神經;如壓迫椎動脈,可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癥狀。此外,青壯年頸椎間盤尚未發(fā)生退化時,可因明顯的外傷而破裂,發(fā)生急性頸椎問盤突出,表現(xiàn)癥狀與頸椎病相似,但無骨資增生。較少見。2.護理診斷頸椎病的病人主要以下特征:多見于中年以上的男性,常發(fā)單側,偶發(fā)雙側。(1)神經根型是壓迫或刺激椎管單側或雙側的神經根引起的癥狀。病人表現(xiàn)為頸肩痛、頸僵硬,且反復發(fā)作。常因勞累、寒冷、睡眠不佳或伏案工作過久而誘發(fā),仰頭、咳嗽、打噴嚏時加重,疼痛沿神經根支配區(qū)放射至上臂、前臂、手和指,頸部活動受限,有時可有頭皮痛、耳鳴、頭暈,重者手指麻木,活動不靈。(2)脊髓型此型發(fā)生于40歲-60歲的中年人,是壓迫或刺激脊髓而引起。早期癥狀表現(xiàn)為單側或雙側下肢軟弱無力,有麻木感,以至行走困難,腳好似踩在棉花上樣感覺,胸或腰部有束帶感。少有疼痛,繼而出現(xiàn)上肢發(fā)麻,手部肌無力,嚴重者發(fā)展至四肢癱瘓,大小便功能障礙。(3)椎動脈型沿大腦走行的椎動脈從第6頸椎橫突孔開始通過,當頸椎的橫突孔附近發(fā)生病變,頸動脈受壓迫或刺激,除有頸部壓痛、活動受限等頸椎病一般表現(xiàn)外,有時可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眩暈、視物不清、惡心、嘔吐、耳鳴、耳聾等癥狀,其甚發(fā)生猝倒。其癥狀常為一過性缺血或脊髓缺血的表現(xiàn)。當體位改變時,供血恢復,癥狀也得以緩解。(4)交感型頸椎病由于刺激或壓迫頸椎旁的交感神經節(jié)后纖維,可引起頭痛、頭暈、耳鳴、耳聾、枕部痛、枕大孔壓痛、視物模糊、眼窩脹痛、眼球震顫、流淚、鼻塞、心跳加快或減慢、心律紊亂、血壓升高或降低、肢體發(fā)冷、皮膚瘙癢、麻木感、多汗或少汗等癥狀,這些癥狀可局限于單側,也可見于雙側。3.護理措施(1)讓病人了解頸椎病的有關知識,提高防病意識,增強治療信心,掌握康復的方法。觀察病人治療過程中經受心理情緒的變化,調節(jié)心理情緒,保持心理健康。(2)正確有效牽引,解除機械性壓迫。注意牽引時的姿勢、位置及牽引的重量,并及時發(fā)現(xiàn)牽引過程中的反應,如是否有頭暈、惡心、心悸等。由于病人頸部制動,應減輕局部刺激。正確應用理療、按摩、藥物等綜合治療,以解除病痛。正確指導病人的頭頸功能鍛煉,堅持頸部的活動鍛煉,方法為前、后、左、右活動及左、右旋轉活動,指導病人兩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訓練,以及手指的各種動作。(3)非手術治療過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體麻木無力的變化。按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長期臥床的病人,應注意有關臥床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觀察。經常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處、內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勵病人主動加強各關節(jié)活動。4.治療與急救(1)神經根型、交感型頸椎病可采用非手術療法治療。非手術療法也是手術治療的基礎,是治療頸椎病的基本方法,它可使頸椎病的癥狀減輕、好轉、治愈,對早期病人尤其應如此治療。常采用頭部牽引、理療、局部制動、藥物治療等措施。(2)頭部牽引用刻枕吊帶取坐位或仰臥牽引,頭前傾15度,重量為4千克-6千克,每日1次-2次,每次25分鐘—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蛇B續(xù)牽引3個療程后休息2周,必要時可再牽引。(3)按摩可與牽引治療配合,在牽引后進行,可以加速炎性水腫消退和改善神經的供血。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松馳肌肉痙攣,解除疼痛,緩解癥狀。(4)局部制動癥狀輕者不需制動,可用消炎鎮(zhèn)痛劑及舒筋活血中藥等。癥狀嚴重者可用硬紙殼、泡沫塑料條或石膏條制成簡單圍頸局部制動,也可用頸支架制動。(5)加強頸部活動鍛煉疼痛好轉后,逐漸作頸部各方向活動,以增強頸部肌力。平時應注意臥位的姿勢及枕頭的高度,仰臥時枕頭不宜過高;側臥時枕頭可略高,使頸部與軀干保持一條線,而不偏向一側。頸椎治療注意多動動脖子,或請人拿捏幾下,成了許多人治療初期頸椎病的“良方”。我國著名骨科專家、上海長征醫(yī)院賈連順教授指出:這種“無師自通”的方法其實是有害的,讓頸椎休息,才是治療的正確方法。頸椎是連接頭顱和胸廓的重要部位,擁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和靈敏的肌肉,一個正常人每天的頸部運動多達1萬次左右,退變和損耗不可避免。而椎間盤的退變是引發(fā)頸椎病的重要因素,壓迫脊髓就產生了嚴重后果。按摩、推拿等外力的作用,或許可以使得病人的頸部肌肉舒緩、松弛,但是很可能加劇頸椎組織的退變,因此不適用于頸椎這一人體的特殊部位。賈連順教授指出:讓頸椎休息是一種很好的保守治療,治療者取平臥姿勢,避免著涼、落枕,平時不要長時間低頭工作或者躺在床上看電視,這種休養(yǎng)狀態(tài)是十分有益的。據(jù)悉,我國上世紀80年代頸椎病的高發(fā)年齡段為55周歲,近年來提早到了40周歲左右,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成為現(xiàn)代頸椎病多發(fā)的重要因素;而采用外力來“治療”頸椎病,更會使得原本很“辛勞”的頸椎“雪上加霜”。你可以電話咨詢,如果滿意請點采納謝謝
以上是對“頸椎骨質增生!”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溫馨提示:
老年人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盡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可預防此病。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