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本人,女,27歲,做伏案工作,長期在電腦前工作。
其一,最近半年腰椎一直很痛,痛得時候一般都不能坐著,而是要躺一會。而且躺下后不能輕松的翻身或者起身。1個月前體檢作了腰椎正側位光片檢查,大夫說我腰椎正常,可是右側很痛。我想會不會是腰間盤突出呢?可大夫說我這么年輕不會得這個病的??赡菚粫茄趽p?怎樣才能緩解癥狀呢??有事我老公會幫我按摩一下腰椎;通常都會搖晃身體,當聽到嘎巴一聲響時,就不會那么痛了。
其二,我后脊椎常常發(fā)麻,尤其偏右臂。做了個頸椎正側位光片檢查,醫(yī)生說我頸椎生理曲線變直,不是很明白,這跟發(fā)麻有關系嗎?怎樣才能緩解癥狀呢??
這2個病已經折騰得我很難受了,上班開車,正常工作都很困難了。每天到家就是躺著,都不敢坐著。請好心的醫(yī)生幫我分析一下。謝謝。
患者性別:
患者年齡:
目前一般情況:
你好!你的病要作CT片才參檢查清楚,有的病X光片看不到問題,并不是說就沒有病,只要病人有病痛才是真正的有病,請你檢查清之后再作溝通.
你好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約有數十種,比較常見的有腰部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突出癥、腰椎肥大、椎管狹窄、腰部骨折、椎管腫瘤、腰部急慢性外傷或勞損、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等.在傳統(tǒng)觀念中,在一般檢查排除疾病因素后的慢性腰痛常被當做“腰肌勞損”,其實,有4成腰痛者患的是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但由于得不到對癥治療而長期受腰痛困擾.不少患者都有較長時間的腰痛,有人甚至疼痛了50年還不知何病.腰痛的低齡化趨勢也很明顯,有的人才18歲就患了這種病.腰背部是人體用力最多的部位,為人體提供支持并保護脊柱,對長期在辦公室久坐而缺少運動的人,或是因為工作需要久站的人,長時間維持一個體位或姿勢太久,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的疼痛并引發(fā)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也有的是在重復性損傷后積累發(fā)病.很多慢性腰痛病人與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有關,原因可能是骨筋膜間隔內壓升高導致腰背筋膜下間隙消失,肌肉血流量下降,疏松脂肪組織變性.由于這種損害,造成了患者無論是多走、多坐還是多臥,都會腰疼,即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容易產生腰疼.這是慢性骨筋膜間隔綜合征的重要臨床特征.相關鏈接慢性腰痛按摩手法揉:取坐姿,兩手5指并攏,分別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內,上下緩慢揉搓,至發(fā)熱為止.滾:兩手握拳,放腰部向4周滾動、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復多次進行.頭部可配合前傾后仰.推:兩手對搓發(fā)熱之后,重疊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產生發(fā)熱感.壓:兩手叉腰,大拇指分別按于腰眼處,用力擠壓,并旋轉揉按,先順時針,后逆時針各36圈.捏:兩腳前伸而坐,或彎曲膝蓋,或正坐姿勢均可.兩手分別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叩:雙手握拳,兩拳手心向外,輕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為宜,左右同時進行,各叩30次.抓:雙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壓于腰側不動,其余4指從腰椎兩側處,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膚,從腰眼抓到尾部,兩手同時進行,各抓36次.抖:兩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處,手心向內快速上下抖動15-20次.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1-2分鐘.點:取坐位,以兩手中指尖分別點按兩腿上的委中穴(膝關節(jié)后),點按1-2分鐘,直至被按部出現酸、麻、脹的感覺.
以上是對“本人,,27歲,做伏案工作,長期在電腦前工作”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我覺得那個醫(yī)生說這么年輕不得這個病,有點怪怪的,20歲的人都有得這個病,怎么不可能啊,我覺得你的病,有點象腰椎間盤突出,請你做腰部CT,確診一下,是不是,不要誤了病,如果確診,治療請注意:一是少用西藥,多是含有激素的止痛藥,包括封閉針,副作用較大,用多了,會得骨質疏松癥;2是不要把治療的希望寄托在理療(牽引、按摩、拔火罐等)上,這些個方法不治病,是暫時的緩解疼痛,但過一段時會加重病情,最終是多花錢不起任何作用;3是任何時候不要動術手,一動人就報廢了,因為并發(fā)癥多、后遺癥多、易復發(fā),一旦復發(fā),此病將不治.建議多用中草藥來治療,治標治本.好的對路的中草藥3個月左右就可以治好除根.如果你沒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請與我聯(lián)系,進一步探討,確定治療方案.
溫馨提示:
急性腰扭傷應積極治療,安心休息,防止轉成慢性。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