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寒與實寒在病因、癥狀、體征、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病因:虛寒多因體內(nèi)陽氣虧虛,寒從內(nèi)生,如先天稟賦不足、久病體虛、勞倦過度等致陽氣耗損,溫煦功能減弱而發(fā)?。粚嵑R蛲飧泻?,或過食生冷,寒邪直中臟腑經(jīng)絡(luò),使人體陽氣被遏,氣血運行不暢引發(fā)。
2.癥狀:虛寒表現(xiàn)為畏寒肢冷,得溫則減,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實寒可見惡寒喜暖,面色蒼白,肢冷蜷臥,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腹痛拒按等。
3.體征:虛寒者舌象多為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脈象多為沉遲無力;實寒者舌象常見舌淡苔白而潤滑,脈象多為緊脈或弦緊脈。
4.治療方法:虛寒治療以溫補陽氣為主,根據(jù)陽虛臟腑不同,選用相應(yīng)方劑,如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脾陽虛用理中丸等;實寒治療以溫散寒邪為原則,根據(jù)寒邪所犯部位和病情輕重,選用不同藥物,如外感寒邪用麻黃湯、桂枝湯等解表散寒,寒邪直中臟腑用良附丸、附子理中湯等溫中散寒。
日常需注意保暖,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受寒。飲食上,虛寒者宜多食用溫熱性食物,如羊肉、桂圓等;實寒者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飲、生魚片等。同時,都應(yīng)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若病情較重或持續(xù)不緩解,需及時就醫(yī),嚴格遵醫(y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