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fā)燒可按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涌泉穴、十宣穴等。
1. 大椎穴:位于人體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并攏,在大椎穴上進行按揉,力度適中,以局部皮膚微微發(fā)紅為宜,每次按揉3 - 5分鐘,能起到清熱解表、疏風散寒的作用,有助于緩解小孩因外感引起的發(fā)燒癥狀。
2. 曲池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以指腹按揉曲池穴,頻率約每分鐘60 - 100次,按揉2 - 3分鐘,可起到清熱瀉火、解毒利咽的功效,對發(fā)熱伴有咽喉腫痛等情況有一定幫助。
3. 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揉合谷穴,每次按揉1 - 2分鐘,能疏風解表、行氣活血,對于小孩感冒發(fā)燒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還可減輕頭痛等伴隨癥狀。
4.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用拇指輕柔地按揉涌泉穴,每次按揉3 - 5分鐘,有引熱下行的作用,可幫助降低體內(nèi)虛火,緩解因陰虛內(nèi)熱導致的發(fā)熱。
5. 十宣穴:位于十個手指尖端的正中,距指甲游離緣0.1寸處。用三棱針或消毒后的縫衣針點刺十宣穴,擠出少量血液,可起到清熱開竅、醒神的作用,對于高熱驚厥等情況有一定急救效果,但操作需謹慎。
日常要注意小孩的保暖,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保證充足睡眠,均衡飲食以增強體質(zhì)。若小孩發(fā)燒癥狀嚴重或持續(xù)不緩解,應及時就醫(yī),遵循醫(y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