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檢查通常要做體格檢查、超聲檢查、CT檢查、MRI檢查、疝造影檢查等。
1. 體格檢查:醫(yī)生通過視診觀察腹股溝或其他可能出現(xiàn)疝氣的部位有無腫塊,腫塊的大小、形狀、顏色等,還會進行觸診,了解腫塊的質(zhì)地、邊界、有無壓痛等情況,同時讓患者咳嗽或屏氣增加腹壓,判斷腫塊是否有變化,以此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疝氣及疝氣的類型。
2. 超聲檢查:這是常用的檢查方法,能清晰顯示疝內(nèi)容物,如腸管、網(wǎng)膜等,還可判斷疝囊的大小、位置,以及有無腸梗阻等并發(fā)癥,對腹股溝疝、股疝等多種疝氣的診斷有重要價值,且操作簡便、價格相對低廉、無輻射。
3. CT檢查:可以更全面、準確地顯示疝的部位、大小、疝內(nèi)容物的情況,對于復雜疝、隱匿疝以及判斷疝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較大優(yōu)勢,能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詳細信息,但費用較高且有一定輻射。
4. MRI檢查:對軟組織的分辨能力強,能多平面成像,可清晰顯示疝的細微結(jié)構和周圍組織的病變情況,尤其適用于對超聲和CT診斷不明確的患者,但檢查時間長、費用昂貴,體內(nèi)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不能進行此項檢查。
5. 疝造影檢查:通過向腹腔內(nèi)注入造影劑,然后進行X線檢查,能顯示疝的部位、大小和類型,對一些難以診斷的隱匿性疝氣有較好的診斷效果,但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痛苦和風險。
疝氣檢查后,若確診應積極配合醫(yī)生制定治療方案。治療期間要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防止腹壓突然升高加重病情。飲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減少因排便用力增加腹壓的情況。同時,要嚴格按照醫(yī)生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