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的病因主要有蚊蟲叮咬、病毒傳播、密切接觸、母嬰傳播、實驗室感染等。
1. 蚊蟲叮咬: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如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這些蚊子在吸食感染病毒的人或動物血液后,病毒在其體內復制,當再次叮咬其他人時,就會將病毒傳播給新的宿主。
2. 病毒傳播:病毒可在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傳播。感染病毒的人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在其體內大量繁殖,通過蚊蟲叮咬實現(xiàn)進一步擴散。
3. 密切接觸:與基孔肯雅熱患者的血液、體液等密切接觸也可能感染病毒。比如接觸患者傷口滲出物、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等醫(yī)療器械。
4. 母嬰傳播: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孕婦有可能將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或者在分娩過程中使新生兒感染。
5. 實驗室感染:在實驗室處理基孔肯雅病毒樣本時,如果操作不當,防護措施不到位,工作人員也有感染風險。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蚊滅蚊,清理積水,減少蚊蟲滋生地。前往流行地區(qū)時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長褲、使用驅蚊劑等。若出現(xiàn)發(fā)熱、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并告知醫(yī)生旅行史,以便盡早診斷和治療,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