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出血可能是刷牙方法不正確、牙菌斑牙結石、不良修復體、全身性疾病、過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采取的方法有正確刷牙、洗牙、拆除修復體、治療全身性疾病、遠離過敏原等。
1. 刷牙方法不正確:刷牙時用力過猛、采用橫向刷牙等錯誤方式,易損傷牙齦,導致出血。應學習巴氏刷牙法,將牙刷與牙長軸呈 45 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齦 - 牙交界區(qū),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齦溝,一部分鋪于齦緣上,盡可能伸入鄰間隙內,用輕柔壓力使刷毛在原位進行前后方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每次顫動 4 - 5 次,顫動時牙刷移動約 1 毫米,每次只刷 2 - 3 顆牙,再將牙刷移至下一組牙。
2. 牙菌斑牙結石:牙菌斑和牙結石長期堆積在牙齒表面和牙齦邊緣,不斷刺激牙齦組織,引發(fā)炎癥,導致刷牙出血??汕巴t(yī)院進行洗牙,通過超聲波潔牙機的高頻震蕩,去除牙齒上的牙結石和牙菌斑。日常要保持良好口腔衛(wèi)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
3. 不良修復體:不合適的假牙、牙套等修復體,會與牙齦組織不貼合或對牙齦產生過度壓迫,引起牙齦炎癥和出血。需及時就醫(yī),拆除不良修復體,重新制作合適的修復裝置,以減少對牙齦的刺激。
4. 全身性疾?。喝缪合到y(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會影響凝血功能,增加刷牙時出血的幾率。對于血液系統(tǒng)疾病,需到血液科就診,遵醫(yī)囑服用氨甲環(huán)酸片、維生素 K1 注射液、血寧糖漿等藥物進行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控制病情發(fā)展。
5. 過敏:局部接觸過敏原時,引發(fā)過敏反應,波及牙齦時,牙齦紅腫極易出血。應盡快找出過敏原并遠離,癥狀嚴重時,遵醫(yī)囑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膠囊、潑尼松龍片等藥物緩解過敏癥狀。
日常要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一旦發(fā)現(xiàn)刷牙出血情況持續(xù)不緩解,應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并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