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因為工作比較繁忙,吃飯時間不固定也吃不好,經常沒有食欲。經常出現胃疼和惡心的感覺,也會出現腹瀉的現象。
其它:我想知道胃疼的時候有什么辦法止疼,要吃什么藥物。平常要多注意些什么?
謝謝~各位醫(yī)生了~~!
有可能是功能性胃腸疾病腸易激綜合征又稱功能性胃腸疾病,18至30歲是高發(fā)期,目前認為與學習和工作壓力過大、生活節(jié)奏過快有關,50歲以上發(fā)病率減少。發(fā)病學生、知識分子和領導干部高于工人、農民;城市患者明顯多于農村。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在消化內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中,符合腸易激綜合征診斷的患者為34.3%,但因腸易激綜合征主動就醫(yī)者不足25%。據北京天壇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梁丕霞介紹,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組癥候群,以腹痛(或不適)、排便頻率改變(腹瀉與便秘)、糞便性狀異常(黏液便、稀水便或硬便)為主要癥狀。如果患者12個月內有12個星期伴有腹部不適或疼痛,以及伴有排便后緩解、排便次數改變、大便硬度改變這三項中的兩項,排除器質性疾病即可明確診斷。腸易激綜合征的發(fā)病與心理壓力過大、精神緊張、腸道運動功能的異常、腸道感覺功能障礙、炎癥等有關。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伴有失眠、焦慮、抑郁、頭昏、頭痛等癥狀。關于功能性胃腸病的治療,梁丕霞主任指出,首先要幫助患者分析可能發(fā)生疾病的因素,建立和恢復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必要時輔以抗焦慮、抑郁藥物治療。其次,找出患者的病因,明確病變部位和程度,有針對性地治療。第三,請心理醫(yī)師共同參與制定治療方案。第四,鼓勵患者參加文體活動,勞逸結合分散注意力。第五,避免粗糙、油膩、刺激性食物。第六,采用松弛療法、音樂療法、催眠療法均有一定的療效。其中慢性胃腸疾病的患者需要較長時間的調養(yǎng),才能恢復健康的功能。預防功能性胃腸病,關鍵是要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梁主任提示:學生和白領階層特別要注意調整生活節(jié)奏,減輕學習和工作壓力,緩解緊張情緒,以免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致使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下降等消化不良癥狀。梁主任還提醒患者,如出現便血、貧血、近期體重明顯減輕、腹痛、腹瀉,伴有發(fā)熱等,要及時就醫(yī)。654-2:又名山莨菪堿,有選擇性解除痙攣的作用,常用于胃腸絞痛,并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诜看?~10毫克,一天3次。青光眼者禁用。黃連素:本品抗菌譜較廣,對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適用于腸道細菌感染,對因食物不潔引起的急性胃腸炎初期及輕癥患者療效顯著。劑量為每次O.1~O.3克,一天3次。中醫(yī)中藥在治療功能性胃腸病方面有獨特的療效。常用四大方法如下:1.疏肝理氣法適應證:肝脾不和證。臨床表現為腹部脹滿,噯氣頻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發(fā)作,腹痛后就想大便,便后疼痛一時減輕。苔多薄白,脈弦。辨識要點:功能性胃腸病癥狀+體質壯實或為女性伴有情志癥狀。治法:抑肝扶脾方藥:以痛瀉藥方為主炒白術30g、白芍20g、陳皮10g、防風8g、木香8g、當歸12g、元胡10g、川楝子10g、百合15g、鉤藤25g、合歡花12g、生龍牡各20g、甘草6g。2.辛開苦降法適應證:濕濁(熱)痞阻證。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痞滿,或有燒灼樣痛,泛酸嘈雜,厭食噯氣,有腹脹腹瀉,口干口苦或口中粘膩,舌紅,苔膩或黃膩,脈弦滑。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癥狀+胃脘痞滿+苔膩。處方:半夏瀉心湯半夏10g、干姜10g、黃芩10g、黃連3g、黨參15g、陳皮6g、厚樸10g、枳殼10g、甘草3g、木香10g。3.消食導滯法適應證:飲食積滯證。臨床表現為腹部脹痛,噯腐厭食,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嘔吐或矢氣后痛減,或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癥狀+噯腐厭食+苔垢膩。處方:枳實消痞丸或保和丸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木香6g、檳榔10g、神曲15g、焦山楂15g、茯苓10g、萊菔子15g、炒谷芽30g、炒麥芽30g、雞內金10g、甘草3g。4.健脾和胃法適應證:脾胃虛弱證。臨床表現為腹部隱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癥狀+體質虛弱處方:香砂六君子湯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0g、甘草5g、陳皮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3g(后下)、炒谷芽20g、炒麥芽20g、雞內金10g。建議到當地中醫(yī)院辨證施治參考資料:功能性胃腸疾病與壓力大密切相關
溫馨提示:
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如各種粥類、米湯等。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