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齡:6"/>
小兒厭食病因癥狀厭食是小兒常見的一種雜癥,主要表現為較長時間的食欲不振、食量明顯減少,甚至拒食。厭食癥是小兒長時間的食欲低下,以致使小兒正常的營養(yǎng)發(fā)育受到明顯影響的癥狀。如小兒的營養(yǎng)發(fā)育狀態(tài)較好,只是偶有食欲低下,則不能視為厭食癥。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如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患有十二指腸潰瘍、肝炎、慢性腸炎、結核病、尿毒癥、長期便秘等疾病。小兒生活不規(guī)律,氣候過于炎熱,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特別是吃飯時對孩子進行刺激等,都可引起厭食。由某些疾病引起的,應針對原發(fā)病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消除上述引起本病的各種不良因素。此病多發(fā)生在5歲以下小兒,1-3歲最多。小兒厭食主要是由于胃腸消化功能紊亂,引起食欲減退或消失所致。常見原因有喂養(yǎng)不當,生活環(huán)境改變,精神緊張、藥物影響、疾病影響等。厭食時間過長會導致患兒營養(yǎng)不良、身體衰弱、抵抗力下降,這樣就更容易發(fā)生其他疾病,造成不良后果。自療注意事項(1)本病治療不能依靠單一手段(比如藥物),而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如:飲食定時定量,切忌偏食、零食,建立良好的進食環(huán)境;給于輔助消化和代謝的藥物,必要時給矛鋅制劑治療等。(2)本病治療以中藥調整胃腸機能為主。自治療法1.成藥自療法(1)小兒健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2)健脾肥兒丸,1歲小兒每次6粒,2歲每次10粒,3-10歲依齡酌加,10歲每次30粒,均為每日3次。(3)健脾八珍糕,每次1-2塊,早晚各服1次。2.驗方自療法(1)山楂糕,每服10-30克。(2)雞肫皮適量,洗凈,研粉,每服1-3克,每日2-3次。(3)焦鍋巴10份、砂仁1份,研粉,每服3克,每日3次。(4)香茶菜(別名山蘇子),每日10-15克,水煎服。(5)姜汁1茶匙、丁香2粒、牛奶250毫升。將丁香、姜汁、牛奶同放鍋內煮沸,除去丁香,加白糖調味。本方用治小兒疳積瘦弱,食入即吐等癥,具有理虛、降逆氣、止嘔痛之功效。(6)生姜6克、蔥白1克、疳積草60克、雞蛋清1個。將藥物搗爛,調拌蛋清,外敷貼雙足心處。本方主治因積滯內停、壅滯氣機、阻滯腸胃所致的小兒疳積。(7)大蒜2瓣、車前子(炒研)適量。將兩藥共搗爛如泥外敷肚臍4小時左右,不可長用。本方主要用于小兒營養(yǎng)不良、腹脹明顯者。3.飲食自療法(1)粳米50克、山藥粉10克,粳米中加入山藥粉,煮粥食之。(2)粳米適量、鮮鴨肫1個、淮山藥15克,煮粥每天1次。(3)扁豆20克、淮山藥、苡米10克,同煮內服,每日1次。(4)谷芽30克、麥芽24克、焦鍋巴50克,煮取濃汁,每日1劑,連服3-5天。4.外治自療法(1)黃芪、雞內金、焦白術、五谷蟲各6克,炒山藥10克,研末,以開水調成糊狀,外敷臍部。(2)炒神曲、炒麥芽各10克,焦山楂、炒萊菔子、炒雞內金各5克,共研末,加面粉1-3克,用白開水調成糊狀,睡前敷于患兒臍部,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為1療程。5.其他自療法(1)握藥療法:砂仁、白扁豆、萊菔子各9克,共研細末,以紗布包扎握手中或用繃帶固定,每日1次,每次半至1小時。(2)香佩療法:砂仁、寇仁各3克,山奈、甘松各15克,藿香、蒼術各10克,冰片5克,上藥共研細末,再裝入布袋,日間佩戴在胸前,夜間放在枕邊,半月至30天換藥1次。避免誤診小兒厭食,系由多方面原因所致。治療時不能只求治標,應首先消除其它疾病所導致的胃腸消化功能紊亂。忌食生冷肥膩食物,切忌強制進食。忌濫服各種補品、補藥。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