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根據(jù)病理演變,可按以下四型辨證論治:氣陰兩虛型、肝腎不足型、脾腎兩虛型、腎虛血瘀型。(1)氣陰兩虛型:體倦乏力,少氣懶言,渴不多飲,食欲不振,形體漸瘦,腰膝酸軟,小便多泡沫,舌黯淡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細弱或澀。治法:益氣養(yǎng)陰,佐以活血化瘀。方藥:益氣消渴飲(經(jīng)驗方):生黃芪30g,太子參15g,山藥15g,山萸肉10g,生地12g,枸杞子15g,雞血藤30g,炒麥芽15g,炒白術12g,黃精15g,何首烏15g。肢體麻木疼痛,瘀血甚者加丹參、地龍;視物不清者加石斛;口渴喜飲者加葛根、麥冬。(2)肝腎不足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口干咽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目澀視昏,小便混濁,舌質暗紅,脈沉弦細。治法:滋補肝腎,佐以益氣養(yǎng)陰。方藥:杞菊地黃湯加味:枸杞子15g,菊花15g,生地12g,山藥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太子參15g,黃精15g。頭脹頭痛,血壓高者加天麻、鉤藤;浮腫者加車前子、益母草。(3)脾腎兩虛型: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納少便溏,面色萎黃,腰膝酸軟或腰痛,小便頻數(shù)混濁加膏脂,甚至飲一溲一,面浮肢腫,陽痿不舉,舌黯淡胖大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治法:健脾補腎,溫陽利水。方藥:濟生腎氣丸合實脾飲化裁。附子10g,山藥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干姜6g,白術12g,木香9g,木瓜12g,大腹皮15g,黃芪30g,甘草6g。尿蛋白定量>2g/24h者加金櫻子、芡實;浮腫明顯者加豬苓、益母草。(4)腎虛血瘀型:面色黧黑,耳輪焦干,形體消瘦,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飲,腰酸腿軟,小便量少但混濁如膏脂,肢體麻木、疼痛,或肌膚甲錯,全身浮腫,下肢尤甚,舌質紫黯有瘀斑或瘀點,脈沉澀無力。治法:補腎活血、化瘀行水。方藥:參芪地黃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人參10g,黃芪30g,熟地15g,山藥15g,山萸肉10g,茯苓15g,澤瀉10g,桃仁12g,紅花10g,當歸15g,赤芍15g,川芎12g,益母草15g,熟附子10g,陳葫蘆12g,車前子15g
溫馨提示:
要根據(jù)自身體重定制合理的飲食計劃,選擇低血糖生成的食物。運動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身體逐步適應,并在運動過程中逐步提高運動能力。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