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中便血可能由放射性直腸炎、腸道腫瘤進展、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其他腸道疾病等情況引起。
1. 放射性直腸炎:放療射線對直腸黏膜產生損傷,導致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嚴重時可出現(xiàn)潰瘍出血。通常在放療一段時間后逐漸出現(xiàn),便血程度不一,可伴有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等癥狀。隨著放療結束及后續(xù)治療,部分癥狀可逐漸緩解。
2. 腸道腫瘤進展:若放療針對的是腸道腫瘤,在放療過程中腫瘤可能繼續(xù)發(fā)展、破潰,進而引發(fā)便血。便血顏色可鮮紅或暗紅,可能伴有大便習慣改變、腹部腫塊等表現(xiàn),需進一步評估腫瘤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3. 凝血功能障礙:放療可能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使機體凝血機制出現(xiàn)異常,導致容易出血,包括腸道出血??赏ㄟ^檢查凝血指標如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進行判斷,必要時給予改善凝血的藥物治療。
4. 血小板減少:放療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血小板數(shù)量降低會使止血功能受影響,引起便血。需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根據(jù)血小板數(shù)值決定是否需要輸注血小板或使用升血小板藥物。
5. 其他腸道疾?。罕旧泶嬖谀c道的炎癥、息肉等疾病,放療期間身體抵抗力下降,這些疾病可能加重而出現(xiàn)便血。需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針對具體疾病進行相應治療。
放療中出現(xiàn)便血情況,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飲食上選擇易消化、少渣的食物,防止加重腸道負擔。同時,務必及時告知醫(yī)生,以便進行詳細檢查和準確診斷,采取恰當?shù)闹委煷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