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高血壓、頸椎病、動脈硬化的治療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yī)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生活方式調整:對于冠心病,規(guī)律作息、適度運動可降低心臟負擔,減少心肌缺血風險;高血壓患者合理飲食、控制體重能輔助穩(wěn)定血壓;頸椎病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頸部勞損可緩解癥狀;動脈硬化通過戒煙限酒、均衡飲食能延緩進展。具體要做到規(guī)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適度進行散步、太極拳等運動,飲食上減少鈉鹽、脂肪攝入,多吃蔬果,戒煙限酒。
2. 藥物治療:遵醫(yī)囑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消酸甘油片治療冠心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穩(wěn)定斑塊,消酸甘油緩解心絞痛;高血壓用硝苯地平控釋片、厄貝沙坦片、氫氯噻嗪片,硝苯地平擴張血管,厄貝沙坦抑制血管緊張素,氫氯噻嗪利尿降壓;頸椎病用布洛芬緩釋膠囊、甲鈷胺片、頸復康顆粒,布洛芬止痛,甲鈷胺營養(yǎng)神經(jīng),頸復康活血通絡;動脈硬化用瑞舒伐他汀鈣片、血塞通軟膠囊、脈通顆粒,瑞舒伐他汀降血脂,血塞通改善循環(huán),脈通軟化血管。
3. 物理治療:對冠心病患者,體外反搏可增加心臟灌注;高血壓通過按摩特定穴位調節(jié)血壓;頸椎病牽引、按摩、熱敷能減輕神經(jīng)壓迫、緩解肌肉緊張;動脈硬化經(jīng)熱療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如冠心病體外反搏治療,利用儀器在心臟舒張期增加主動脈舒張壓;高血壓按摩涌泉、內關等穴位;頸椎病進行頸椎牽引,溫度適宜的熱敷;動脈硬化用紅外線照射等熱療。
4. 中醫(yī)治療:中醫(yī)辯證論治對冠心病、高血壓、頸椎病、動脈硬化都有一定效果。通過中藥調理整體氣血陰陽,改善臟腑功能。如冠心病屬心血瘀阻型用活血化瘀中藥;高血壓肝陽上亢型用平肝潛陽藥物;頸椎病風寒痹阻型用祛風散寒通絡中藥;動脈硬化痰瘀互結型用化痰祛瘀之品。還可配合針灸,選取相應穴位刺激經(jīng)絡氣血運行。
5. 手術治療:冠心病嚴重時需冠狀動脈搭橋術或支架植入術,改善心肌供血;高血壓藥物控制不佳且有特定病因可手術治療;頸椎病脊髓型保守無效時手術減壓;動脈硬化嚴重狹窄或閉塞可手術重建血管。冠狀動脈搭橋術取自身血管繞過狹窄部位;高血壓針對腎動脈狹窄等病因手術;頸椎病解除脊髓壓迫;動脈硬化進行血管內膜剝脫術等。
日常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避免情緒大幅波動,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脂等指標,按照醫(yī)生要求進行復診,根據(jù)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嚴格遵循醫(yī)囑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適當進行康復鍛煉,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