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陰虛與心陽虛在病因、癥狀、舌象、脈象、治療方法等方面上存在不同。
1.病因:心陰虛多因勞心過度,耗傷心陰;或熱病后期,陰液虧虛;或情志內傷,化火傷陰等導致。心陽虛常由心氣虛進一步發(fā)展而來;或因感受寒邪,損傷心陽;或久病體虛,陽氣衰微等引起。
2.癥狀:心陰虛主要表現為心煩、心悸、失眠、多夢、口燥咽干、形體消瘦、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虛熱癥狀。心陽虛則以心悸怔忡、胸悶氣短、畏寒肢冷、面色蒼白或青紫、自汗、神疲乏力等虛寒癥狀為主。
3.舌象:心陰虛者舌質紅少津,舌體可能瘦小。心陽虛者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舌色較淡。
4.脈象:心陰虛脈象細數。心陽虛脈象微弱或結代。
5.治療方法:心陰虛治療以滋陰養(yǎng)心為主,常用方劑如天王補心丹等。心陽虛治療以溫補心陽為原則,常用方劑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等。
日常要注意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以防加重心臟負擔。飲食上,心陰虛者可適當食用滋陰食物,如百合、銀耳等;心陽虛者可適當吃些溫熱性食物,如桂圓、羊肉等。同時,都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定期體檢,若有不適及時就醫(yī)并嚴格遵醫(y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