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歲
小孩子剛滿5歲,腹痛查因為腸膜淋巴結(jié)炎,不發(fā)燒,二天後整晚不睡亂動,且白天有時大鬧後嘴唇發(fā)紫,入院檢查為病毒性腦炎,第三天開始少語言,行動不便,打兩天丙球,精神好轉(zhuǎn),可看電視,和人動作交流,但開始有抽筋,時間也越來越長,請幫我分析該如何醫(yī)?有可能康復(fù)嗎?非常感謝!
輔助檢查:腦電圖,腰錐穿刺,大小便,血,胸部CT,頭部磁共震
第一次問題補充:(2008-4-19 10:08:29)
其它:有專家分析是小腦的問題,可能他的免疫系統(tǒng)不好,深圳出生日20030407,體重2.8KG,提前2天出生,平時偶爾感冒,3個月因感冒有住院一次,一歲回四川,回老家有皮膚濕疹,
病史:他媽媽有一個姐姐半歲發(fā)燒,成腦炎,兩歲死,爸家無病史
你好普通型1.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流質(zhì)飲食,必要時鼻飼或靜脈補液.1.2對癥治療高熱、頭痛、嘔吐、煩躁或驚厥等,應(yīng)分別給予相應(yīng)處理.1.3病原治療輕癥病例首選SD,疑對磺胺過敏或耐藥者應(yīng)改換其他藥物如青霉素或氯霉素.1.3.1磺胺嘧啶(SD):成人6-8g/d,小兒0.15-0.2g/(kg·d),每日總量不超過6g,加等量碳酸氫鈉分3-4次服用,首劑加倍.頻繁嘔吐或不能口服者,應(yīng)改為注射,SD為首選.成人4-6g/d,小兒0.1-0.15g/(kg·d),分2-3次肌注或靜脈滴注,其濃度應(yīng)小于5%.另可用SMZ-TMP(復(fù)方新諾明,每片含SMZ400mg、TMP80mg),成人每8h服2片.小兒SMZ50mg/(kg·d),TMP10mg/(kg·d),分2次口服.1.3.2青霉素:單用青霉素,成人(800-2000)萬u/d,小兒(20-40)萬u/(kg·d),分3-4次靜脈滴注,療程5-7天.1.3.3氯霉素:對磺胺、青霉素過敏者或耐藥者可選用.成人2-4g/d,小兒50-100mg/(kg·d),分3-4次靜脈滴注,療程5-7天,新生兒禁用.使用過程中注意觀察骨髓抑制情況.1.3.4氨芐青霉素,適用于病情較重和病原不明者.成人4-6g/d,小兒150-300mg/(kg·d),分2-3次靜脈滴注,療程5-7天.注意副作用.1.3.5頭孢氨噻肟(Cotaxim)肌注(靜脈滴注),成人2-8g/d,兒童50-200mg/(kg·d),分2-4次給藥,或頭孢噻肟3嗪(Ctriaxon)每日用藥一次,成人2-4g加到5%葡萄糖溶液50-100mL靜脈滴注.兒童肌注15-200mg(平均46mg)/kg.此兩種抗生素僅適用于不能應(yīng)用青霉素和氯霉素的重癥患者.2休克型2.1病因治療:首選青霉素,劑量(20-40)萬u/(kg·d),多與氯霉素聯(lián)合用藥,病情好轉(zhuǎn)后用法同普通型.2.2抗休克治療2.2.1補充血容量(擴容):可選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成人500mL靜脈內(nèi)滴注,24h不超過1000mL,可根據(jù)中心靜脈壓、尿量調(diào)整補液速度.2.2.2糾正酸中毒:成人先給5%碳酸氫鈉200mL,后根據(jù)血生化檢查結(jié)果而定.2.2.3血管活性藥:擴充血容量和糾正酸中毒后,若休克仍未糾正,可應(yīng)用血管活性藥山莨菪堿,劑量0.3-0.5mg/(kg·d)(兒童劑量酌增),每10-20min靜脈推注1次.待面色紅潤、微循環(huán)改善、尿量增加、血壓回升后,即可延長給藥時間.若應(yīng)用山莨菪堿療效不好,病情有加重趨勢,可改用多巴胺.亦可一開始即首先選用多巴胺10-20mg加入100mL5%-10%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入.開始以75-100μg/min的速度滴入,血壓回升后逐漸調(diào)慢滴速.臨床上以紫紺消失、面唇轉(zhuǎn)紅、脈搏有力、血壓平穩(wěn)、尿量增多等作為停藥指征.中醫(yī)中藥:衛(wèi)氣同病癥狀:頭疼,惡寒發(fā)熱,無汗或少汗,心煩,口苦而渴,嘔吐,頸疼且強直,肌肉酸疼,小便短赤,舌紅苔黃少津,脈弦數(shù).治則:疏表清里,解毒鎮(zhèn)痙.方藥:白虎湯加銀花30克、連翹30克、蘆根15克、蟬衣15克、鉤藤15克、大青葉10克、僵蠶9克、龍膽草15克、甘草9克.挾濕者用甘露消毒飲;口渴明顯加花粉30克.水煎服,1日1劑.氣營兩燔癥狀:高熱,夜間為甚,咽燥口渴,心煩躁擾不寧,時有譫語,頭疼如裂,嘔吐,頻繁抽搐,肢體厥逆.治則:清氣涼營,熄風(fēng)鎮(zhèn)驚.方藥:清營湯或清瘟敗毒飲加鉤藤15克,僵蠶9克,桑枝30克.陰虛風(fēng)動者,可用大定風(fēng)珠;火熾陽亢,煩躁不寐用黃連阿膠湯;暮熱早涼,熱退無汗用青蒿鱉甲湯.水煎服,1日1劑.熱入營血癥狀:頭疼嘔吐,身灼熱,躁擾不安,昏狂譫妄,斑疹紫黑或吐衄便血,舌深絳,脈數(shù).治則:清營涼血,熄風(fēng)止痙.方藥:犀角地黃湯加銀花30克,生決明30克,全蝎10克,鉤藤20克,大青葉30克,黃連12克.如出血較多,氣虛神疲,恐熱邪內(nèi)陷,急送人參湯托邪外出.水煎服,1日1劑.閉證癥狀:身熱肢厥,神昏譫語,或嗜睡昏蒙、舌蹇.治則:清心開竅,涼血熄風(fēng).方藥:清營湯配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熱盛痰壅加竹瀝15克,瓜蔞皮30克;熱毒盛加金汁10克;竅閉加石菖蒲9克,郁金9克.脫證癥狀:面色蒼白,發(fā)紺,4肢厥逆,出冷汗,神情淡漠或煩躁,甚至不省人事,脈微欲絕或亂,肢體強直,呼吸短促.治則:陰陽雙補,固脫回厥.方藥:參附龍牡湯合生脈散.血熱內(nèi)閉,煩渴躁妄,胸腹灼熱,溺赤便秘,便下腐臭,舌苔黃燥,脈細數(shù),用犀角地黃湯合生脈散.祝健康.
溫馨提示:
對急性腹痛者,在未明確診斷前,不能給予強效鎮(zhèn)痛藥,更不能給予嗎啡或哌替啶(杜冷丁)等麻醉性鎮(zhèn)痛藥,以免掩蓋病情或貽誤診斷。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fēng)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shù)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nèi)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fù)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