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一定的血壓,需要有三條基本因素。(1)心室收縮射血所產生的動力和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所受到的阻力間的相互作用。當心室收縮射血時,血液對血管壁產生了側壓力,這是動脈壓力的直接來源。如果心臟停止了跳動,也就不能形成血壓。當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由于血液有形成分之間以及血液與血管之間摩擦會產生很大阻力,血液不能全部迅速通過,部分血液潴留在血管內,充盈和壓迫血管壁形成動脈血壓。相反,如果不存在這種外周阻力,心臟射出的血液將迅速流向外周,致使心室收縮釋放的能量,全部或大部分轉為動能而形不成側壓。也就是說,只有在外周阻力的配合下,心臟射出的血液不能迅速流走,暫時存留在血管向心端的較大動脈血管內,這時心室收縮的能量才能大部分以側壓形式表現(xiàn)出來,形成較高的血壓水平,所以,動脈血壓的形成是心臟射血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結果。(2)必須有足夠的循環(huán)血量足夠的循環(huán)血容量是形成血壓的重要因素。如果循環(huán)血量不足,血管壁處于塌陷狀態(tài),便失去形成血壓的基礎。如我們通常所說的失血性休克,就是血容量不足導致的血壓降低。(3)大血管壁的彈性正常情況下,大動脈有彈性回縮作用。在心室收縮射血過程中,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大動脈內的血液不可能迅速流走,在血液壓力的作用下,大動脈壁的彈力纖維被拉長,管腔擴大,心臟收縮時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從動能轉化成位能,暫時貯存在大動脈壁上。當心臟舒張時,射血停止,血壓下降,于是大動脈壁原被拉長的纖維發(fā)生回縮,管腔變小,位能又轉化為動能,推動血液流動,維持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由此可見,血壓的形成是在足夠循環(huán)血量的基礎上,心臟收縮射血,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大動脈彈性將能量貯存,由動能轉變成位能,又轉變成動能,從而維持了血液對血管壁的一定側壓力,推動血液流動,保持正常血壓。當心室收縮時,血流迅速流入大動脈,大動脈內壓力急劇上升,于心室收縮中期達最高,稱為收縮壓(或高壓);當心臟舒張時,血液暫停流入大動脈,以前進入大動脈的血液借助血管的彈性和張力作用繼續(xù)向前流動,此時動脈內壓力下降,于心室舒張末期達最低值,稱為舒張壓(或低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搏壓(簡稱脈壓)。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所呈現(xiàn)的壓力。血壓的形成,首先有賴于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有血液充盈,其充盈程度可用循環(huán)系統(tǒng)平均充盈壓表示。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壓的前提。形成血壓的另一因素是心臟向血管內射血。心臟射血時,心室肌收縮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動血液流動,成為血流的動能;另一部分則形成對血管壁的側壓,成為作用于血管壁的勢能(壓強能)。很高興為您服務,如滿意,請采納!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