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我于2005年6月,感到雙手指尖麻木,經肌電圖檢查,診斷為周圍神經源性損害(輕度),并開處方:口服彌可保,B12、B1,至今未見好轉。近期四肢乏力較為明顯。請問:我如何判斷自己確實得了神經炎?我會不會是缺鈣造成的四肢乏力?如果是神經炎,又如何治療?
醫(yī)生叫我抽脊髓檢查,我很害怕,又擔心醫(yī)生誤診,不敢貿然進行,想先咨詢后再決定
本次發(fā)病及持續(xù)的時間:2005.6--至今
目前一般情況:四肢乏力很明顯總感覺像干完重體力活后的那種疲憊。
病史:2005.6--至今
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間斷口服彌可保。B12、B1。
輔助檢查:肌電圖
第一次問題補充:我沒有高血壓和高血脂,血壓、血脂、血粘度都在正常范圍,只是頸椎有輕度退行性病變,,其他無別的病癥。我這種癥狀會不會是頸椎引起,或者是缺鈣引起?但我自己本能感覺又不像。
你好:周圍性神經炎是這樣的:周圍神經病損分為神經痛和神經疾患兩大類。常見的周圍神經病損有:三叉神經痛、特發(fā)性面神經炎、多發(fā)性神經炎(末梢神經炎)、急性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根神經炎、臂叢神經損傷、尺神經損傷、橈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脛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股外側皮神經炎、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等。病因神經痛是指受累的感覺神經分布區(qū)發(fā)生劇痛,而神經傳導功能以及神經遞質無明顯變化,如三叉神經痛。神經疾患泛指周圍神經的某些部位由于炎癥、中毒、缺血、營養(yǎng)缺乏、代謝障礙、外傷等引起的一組疾病和損傷,屬炎癥性質者習慣上稱為神經炎。癥狀周圍神經炎癥與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為:①運動障礙:弛緩性癱瘓、肌張力降低、肌肉萎縮;②感覺障礙:局部麻木、灼痛、刺痛、感覺過敏、實體感缺失等;③反射障礙:腱反射減弱或消失;④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局部皮膚光潤、發(fā)紅或發(fā)紺、無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脆裂等。周圍神經損傷后,常出現浮腫、攣縮等合并癥,應注意預防。檢查周圍神經病損后,除了須仔細而全面地采集病史、進行全身體格檢查外,尚有應進行功能檢查與評定,以了解周圍神經病損的程度,作出預后判斷,確定康復目標,制訂康復計劃,評定康復效果等。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生化全項,肌電圖。治療對這些病損的處理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康復治療。一般藥物治療主要用于病損早期,手術治療用于保守治療無效而又適合或需要手術治療的損傷,而康復治療無論在周圍神經病損的早期與恢復期還是在手術治療前后均應進行。康復治療的目的是消除或減輕疼痛,預防與解除肌肉肌腱攣縮、關節(jié)僵硬,防止肌肉萎縮,增強肌力,恢復運動與感覺功能,最終恢復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一)預防與治療合并癥。1.浮腫:可用抬高患肢,彈力繃帶壓迫,患肢按摩與被動運動,熱敷、溫水浴、蠟浴、紅外線、電光浴以及超短波、短波或微波等方法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組織水腫或積液的吸收。2.攣縮:預防極為重要。除采用預防浮腫的方法外,還應將受累肢體及關節(jié)保持在功能位置上,可使用三角巾、夾板、石膏托或其他支具作固定或支托,并應注意避免對感覺喪失部位的壓迫,以免引起新的損傷。3.繼發(fā)性外傷:一旦發(fā)生創(chuàng)傷,由于創(chuàng)口常有營養(yǎng)障礙,治療較難。對喪失感覺的部位等要經常保持清潔,并進行保護。對創(chuàng)口可采用超短波、微波、紫外線、激光等方法進行治療,以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二)促進神經再生。對保守治療與神經修補術后病人早期應用理療有利于受損神經的再生過程,同時,可應用促神經再生藥物。(三)保持肌肉質量,迎接神經再支配??刹捎秒娽?、電刺激療法以及按摩、被動運動、傳遞神經沖動等方法,以防止、延緩、減輕失神經肌肉萎縮,保持肌肉質量。(四)增強肌力,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一旦受累肌的肌電圖檢查出現較多的動作電位時,就應開始增強肌力訓練,以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五)促進感覺功能的恢復。(六)解除心理障礙。周圍神經病損患者,往往伴有心理問題??刹捎冕t(yī)學宣教、心理咨詢、集體治療、病人示范、作業(yè)治療等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病人的心理障礙,使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進行康復治療。對保守治療無效而又適合或需要手術治療的周圍神經損傷患者,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對受累肢體功能不能完全恢復或完全不能恢復,應視具體情況分別給其設計、配制輔助器具,進行代償功能訓練。我的回答供你參考。
溫馨提示:
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